李冬庆
目的:总结了13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2017年5~2017年10月对13例登革热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结果: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交叉感染发生,出院1~3周后随访良好.结论:登革热病患者除了具有传染性外,也有存在多种脏器损害的危险,要引起充分重视,做好管理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源播散,同时对症治疗,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曾丽丽;王晓燕;刘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 ~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强化护理,对两组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V、CI、CO及EF等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护理有利于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普及.
作者:范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 ~2017年8月我院104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各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余文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 ~2017年9月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45例/组.常规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视觉恢复.
作者:梁安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 ~2017年2月4000例实行CT增强扫描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000例实行CT增强扫描病例中,包括20例产生对比剂渗漏者,对比剂渗漏轻度者、中度者、重度者各占75%、15%、10%.结论:为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实行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并且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操作水平.
作者:沈虹;徐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 ~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应用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为常规组,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发作次数与6MBWT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SGRQ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率更高,临床疗效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发作次数,并优化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姚云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鼻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穴位按摩和中药贴脐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1月 ~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鼻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和中药贴脐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发生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显著,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鼻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和中药贴脐效果十分明显,适合早日后的有关治疗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作者:叶素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如何进行护理指导.方法:对31例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如血糖监控、预防感染、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等.结果:29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期间血糖控制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指导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玉佶;杨爱玲;夏婷艳;焦楚涵;李绍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60例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MSE评分、GCS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应用大骨瓣减压治疗,与传统手术比较可提升手术各项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星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10日 ~2017年2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吸毒史情况分为对照组30例(无吸毒史)和观察组30例(有吸毒史).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均接受降压治疗,将两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降压达标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降压达标率明显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降压治疗较难控制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屈万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 ~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患儿,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和护理期间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和患儿临床各项相关指标情况,分析综合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患儿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胎盘植入全子宫切除产妇的心理护理.方法:选取我单位2014年10月 ~2017年3月收治的24例胎盘植入全子宫切除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2例患者,观察组12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方法.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后,对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7.89±6.07)分,对护理方法满意的患者人数为4例,占总数的30.00%;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78.56±5.23)分,对护理方法满意的患者人数为10例,占总数的83.33%.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盘植入全子宫切除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将PiCCO监测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监测方式不同区分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本院救治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分组处理,1组有25例患者,PiCCO监测措施用于实验组患者,常规监测措施用于参照组患者,观察2组患者的早期复苏达标统计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早期复苏达标统计值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值,统计学检测结果为P<0.05,统计学显著对比意义具备.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PiCCO监测措施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28例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在2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内生型患者9例,外生型患者16例.其中19例患者在B超检测下进行宫腔镜病灶电切术治疗,其余9例患者由于子宫肌层比较薄,需要采用腹腔镜病灶楔形切除术治疗.在手术中可以发现患者子宫峡部有绒毛状组织.另外,内生型与外生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取B超检查,检测有效率为92.9%(26/28),其余2例患者采用MRI检测确诊.采用MRI检测可以对内生型与外生型患者进行明确区分,其中内生型患者主要指的是妊娠囊朝向子宫方向生长,而外生型患者的妊娠囊主要是朝向肌层深处方向生长,可以累及患者膀胱.通过对患者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测,将患者的病理学组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患者子宫肌层有绒毛组织结构,并且在患者瘢痕处的子宫平滑肌组织不够完整,在细胞之间存在缝隙.其中外生型发生改变的患者明显高于内生型发生改变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生型与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症状与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平滑肌肌层存在缝隙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诱发因素.针对该病采用MRI检查,可以能够准确的对该病进行分型,并且需要借助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诊病情.
作者:周妍;王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瘘的发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3月,我院收治26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放化疗后食管瘘发生情况.且对食管瘘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给出相应护理对策分析.结果:溃疡型患者有210例,非溃疡型有50例;原发灶部位中,食管下段160例,中段66例,上段24例;组织病理学中,鳞状细胞癌患者260例,其他无;在26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出现食管瘘36例(13.95%).通过对食管瘘发生率,和性别、年龄因素相关性的对比发现,入院时总胆固醇浓度偏低、临床T分期、溃疡型癌症、食管狭窄等因素,和食管瘘患病率明显相关;选择入院时总胆固醇浓度偏低、临床T分期、溃疡型癌症、食管狭窄等因素,和食管瘘患病率,建立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逐步向前法,对变量进行筛选.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入院时临床病历资料的分析及了解,将发生食管瘘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可显著性预防恶性食管瘘的发生,同时利于早期对晚期癌肿患者进行分级护理.
作者:熊爱姣;张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基础护理与感染预见性护理.对比出现发热比例、退热耗时、感染发生率,比较产后恢复排气、正常进食、恢复排便、产后住院耗时.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16%,观察组为4%;对照组退热耗时(53.04±4.97)h,观察组仅(42.81±3.65)h;观察组产后恢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后感染多见于切口及尿道,加强护理干预可起到显著预防功效.
作者:杨顺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佳的分娩方式.方法:收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共107例,根据产前评估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剖宫产,观察组行阴道分娩,将两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更少;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时,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同时给予规范操作和严密观察,能够实现再次阴道分娩.
作者:余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病人84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随机分成两组,组一4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42例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胃肠道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及胃肠道恢复情况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护理,显著提高病人预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卢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解决老年人突发脑出血的情况.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给出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致畸、致残率的发生.方法:对患有脑出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将这段时间的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发病时的,二是发病期间的,将两种状态观察记录下来.结果:没有发病时脑出血病人表现的十分正常,和普通人一样,发病时前头痛剧烈,发病时失去意识,如果不做好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病人可能会致残.结论:应急措施要合理,准确,不能盲目的寻找措施,一旦措施弄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是其他的伤害.
作者:李冬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 ~2017年10月收治并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5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关节恢复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
作者:陈业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