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伴随着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数字化和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了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进步,病案信息管理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医院等级评审中,为医院评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球形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对和其他球形病灶鉴别进行探讨。方法:根据该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16例球形肺炎患者来分析研究。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病变两侧边缘垂直于胸膜,为刀切样直边缘,病变是方形,附近的胸膜较为肥厚,支气管狭窄,肺门侧血管扭曲变粗。肺门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情况,使用了抗炎治疗,患者的病变部位有所缩减,能够继续接受抗炎治疗。结论:临床中球形肺炎在接受 CT 检查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戚治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通伤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眼球穿通伤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全部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并总结患儿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绝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患儿视力恢复也得到了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术前:视力<0.1的11例,0.1~0.5的6例,0.5以上的1例;术后:视力<0.1的3例,0.1~0.5的11例,0.5以上的4例。注:有2例患儿不合作进行视力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眼球穿通伤患儿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提升视力恢复效果,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买里哈吧·吐尔逊;热孜万古丽·托呼提肉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医学影像胶片的质量对于医生诊断病人病情与开展治疗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像。对医学影像照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为了能够找出导致照片灰舞度增大的原因,改善医学影像照片的质量,在文中从我院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医学影像胶片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胶片灰雾度的措施。
作者:王玉成;傅桂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运动神经元病可以导致膈肌失神经状态,出现呼吸肌萎缩无力。BiPAP 无创呼吸机经平台呼气阀与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减少有创呼吸机的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1例运动神经元病导致呼吸肌无力,在感染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病历资料,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朱祥;成苏杭;李永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单纯糠疹发病原因与微量元素及日光照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出其间的关联。方法:收集该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单纯糠疹病例300例,同期该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00例,均作血清微量元素(包括铁、钙、镁、锌及铜)检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300例单纯糠疹儿童给予防晒和润肤治疗。结果:单纯糠疹患儿组血钙水平均值(1.25~1.98 mmol/ L)血锌水平均值(53.8~73.3μmol/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钙1.55~2.10 mmol/ L,血锌(75.7~97.6μmol/ 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铜、镁、铁、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00例单纯糠疹儿童给予防晒剂润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其有效率98.5%。结论:小儿单纯糠疹发病与钙、锌元素缺乏及日光照射关系密切。
作者:谢虹;穆庆华;伊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效果,并观察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进行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干预)和观察组(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χ2=7.89,P <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68±1.93)d、(2.42±0.8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 =12.48,13.32;P <0.05)。结论: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确切,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科学护理干预,能尽可能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风险,需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姜先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肿部位及血肿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4例死亡,76例存活。一年后,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其中60例(78.95%)痊愈,6例(7.89%)轻度残疾,5例(6.58%)中度残疾,4例(5.26%)重度残疾,2例(2.63%)植物生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42%。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明显,但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目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现状加以分析,并针对其中不足提出对应的改善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该市的中学生2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对其营养状况加以评估。结果:营养达标1524例(76.20%),超重213例(10.65%),肥胖133例(6.65%),营养不良130例(6.50%),由此可见当前中学生的营养现状相对较差。结论:就当前少儿营养状况产生原因加以分析,需要针对其提出改善措施,而在整个过程中,学校作为第一主体,需要主动联系家庭,从而达到两方合作,纠正少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均衡营养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急性牙髓炎患者286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辞去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分次根充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3.70%,对照组为78.32%(P <0.05)。结论:对于急性牙髓炎的患者给以一次性根管填充技术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陆周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该病房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2015年10~12月)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2016年1~3月)护士日常接收药品扫码率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1~3月共有药品总单数2423列,接收药品总单数2273列,SPD 扫码率93.81%,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增长执行率27.41%。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护士接收药品的扫码率,提高了护士日常工作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玲;王燕;朱枣兰(通讯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西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整理统计该院西药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登记在案的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记录120例,对登记在案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2013年至2015年西药房共下处方2849例,调剂差错处方120例,2013年发生调剂差错45例,2014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40例,2015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35例,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数量错误、用法用量错误、禁忌错误、其他错误。结论:合理对待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应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应用于临床处方调剂工作中,可减少处方调剂差错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谢军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该院收治的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吴开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门诊科分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门诊科就职的护理人员100例,于2015年2月开始实施分组护理管理。对比分组护理管理前后门诊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和门诊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结果:分组后门诊患者的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分组前,分组后门诊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与分组前相比更具优势(P <0.05)。结论:在儿童医院中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科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潘雯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血宁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益母草组患者采取益母草治疗,宫血宁组患者采取宫血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药流术后流血量,并比较分析。结果:宫血宁组患者止血时间显著短于益母草组(P <0.05);宫血宁组患者术后流血量多于月经量的比例显著低于益母草组(P <0.05)。结论: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取得的止血效果要明显优于益母草治疗,值得借鉴。
作者:钱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上确诊为 BRVO 伴发 CME 的36例(36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和 OCT 检查黄斑结构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患眼黄斑区结构形态明显好转或恢复,佳矫正视力提高显著。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减轻 BRVO 伴发 CME 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4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57)和对照组(n =57),对照组应用内窥镜检查检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影像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临床治疗费用,建议推广。
作者:赵学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方法:从该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协同护理干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血鳞、血钾、体重、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超滤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两组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通过协同护理后其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P <0.05);研究组血钾、体重、超滤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人血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效果较好,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宋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宫颈糜烂微波术后阴道出血采用云南白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微波术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红汞涂抹创面,而观察组则运用云南白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云南白药对微波术后阴道出血的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袁晓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