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久茂
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小儿发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效果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患有发热症状的患儿76例,根据其是否运用布洛芬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服用基础降温药物,同时观察组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现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6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47%),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P<0.05).结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发热症状进行治疗可降低其温度.
作者:李永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而联合组患儿则于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憋喘、咳嗽、气促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于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盛永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次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2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8%,两组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环节中,有效的管理措施极为必要,不仅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几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与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郭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尿液检验中尿液镜检的重要性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110例尿液样本进行研究,在清晨收集110例患者的中断尿液2管,对以上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干化学检测,设置为对照组,随后在对以上尿液实施尿液镜检,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20.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12.73%,红细胞阳性检出率观察组为13.64%,对照组为18.18%.结论: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应将尿液镜检以及尿液干化学检测有机的家和起来,发挥二者的优势,方能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王海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颅脑损伤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颅脑损伤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1%、患者依从良好率为94.1%,对照组为72.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苗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方案对慢性支气管炎46例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观察组生活认知、活动能力、健康感觉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即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3.6±0.7)分,对照组的为(1.3±2.4)分,两组具可比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痔疮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47例.参比组使用高锰酸钾、马应龙痔疮膏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采取中医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二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瘁等症状积分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疗痔疮的效果可靠,对于改善肛门疼痛、瘙瘁等症状的作用明显.
作者:罗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常规充填治疗与非创伤性治疗儿童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对600名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中选择160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充填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非创伤性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充填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不同类型患儿的术中配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龋病患儿非创伤性治疗,能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术中配合度,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卢喜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1例纳入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另71例纳入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的舒适度评分、心理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舒适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保证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於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所接收慢性宫颈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三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 (P <0.05),观察组六个月后复发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 (P <0.05),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夏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肠梗阻手术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抽签法,分组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接收的84例肠梗阻手术病例:A、B两组各42例.A组予以护理干预,B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B组为19.05%.A组明显比B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护理干预作为肠梗阻手术者的一种重要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其手术指标,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张俊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4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有44例患者血清钾浓度维持在4.0 ~5.0 mmol/L;有2例患者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但经微量泵补钾后逐渐恢复正常,全部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就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而言,应充分的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由此降低发生低钾血症的概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吴雪花;徐颖琛;马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诊断和MR诊断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该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7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检查,总结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CT表现为:未见明确的异常改变,少数病例可见脑灰白质局部边界稍显模糊,脑沟局部稍变窄,没有特异性.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像表现为:病灶信号异常高,在TIWI上呈阴性,而在T2WI上信号不明显,病灶在Flair像上的信号稍高.CT诊断的检出率为85.11%,MR诊断的检出率为97.8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919,P=0.027).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中,MR诊断的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可作为CT诊断的补充,但CT诊断能为无时间、条件性MR诊断的患者争取佳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金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内科介入手术前后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分类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和满意度来确定手术前后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比较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的恢复状况、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在心内科介入手术前后进行干预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膝骨性关节炎(KOA)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早中期KOA,临床多采用以中医药干预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本文就KOA的非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浩;张磊;邓俊;扶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多模式术中神经监测系统(MIOM)在脊柱骨折脱位手术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于吉大二院行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11例脊柱骨折脱位患者(胸椎8例,腰椎3例),手术均在脊髓监测下完成.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月行双下肢肌力评估、脊髓损伤评分测定;也对术后骨折复位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肌力恢复情况、脊髓损伤评分的变化、骨折复位的程度均与术中监测警报提示直接相关,其中8例患者术中神经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症状出现且脊髓损伤评分在随访过程中逐渐改善,3例患者出现术中监测异常,这3例病人术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人术后神经功能完整,1人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MIOM可以监测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提示医生术中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手术操作造成的永久性神经损伤.
作者:于同;张曦文;王尧;李响;姜淇耀;薛盼;姜振德;朱秀洁;赵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品管圈活动,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者:丛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血糖浓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PG(空腹血糖浓度)分为A、B两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C组,分析三组受试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结果:C组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在餐后1h达到峰值,餐后3h开始回归正常值;A组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2h达到峰值;B组胰岛素水平峰值出现在餐后2h;A组、B组的C肽水平的峰值均出现在餐后2h.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可以准确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乔国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A组),同期选择无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B组).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凝血块是否规则、出血量的大小和术前脑出血距手术的时间等因素的差异判断出这些因素与术后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的相关性.两组患者综合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患者术后再出血现象与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凝血块是否规则、出血量的大小和脑出血距手术的时间有着直接影响关系.结论:待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后和脑出血6小时后再进行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覃学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柴胡疏肝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一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内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具会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