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艳晓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两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朱月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及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2014年1~ 12月于该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24~ 89岁,平均(56.5)岁,病程1~ 40年,平均(约20.5)年.②所有患者均行四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计算ABI,并对ABI<0.9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照.结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正常只占34%,动脉钙化占10%,余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且对ABI<0.9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糖尿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查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实用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筛查方法,可早期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人群作出诊断.通过给予高危人群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键环节.
作者:刘惠;税方;唐月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外科收治的88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不全梗阻42例(择期手术)和完全梗阻46例(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择期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急诊手术为28.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择期手术2年和5年生存率为88.1%和66.7%,急诊手术为84.8%和65.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一期行肿瘤切除吻合术安全有效,尽可能灵活采取手术方式,争取一期切除肿瘤,以便获取满意疗效.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值得借鉴.
作者:胡玉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将优质蛋白质有效的应用在CKD患者的饮食中,提高透析质量,改善透析患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消瘦、浮肿、乏力和死亡.
作者:王朝霞;杨慧平;苏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4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惠儿治疗有效率为71.4%,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儿的PH值、PaO2、PaCO2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机械通气予以治疗的同时,临河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常晓丹;张晓梅;王梦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娩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与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时胎方位比较,观察组枕前位例数(3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P <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产妇顺产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胎位异常产妇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不仅能够顺利矫正胎位,也能降低剖宫产率与难产率,有利于提高产妇与婴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郭巧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对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该科120例老年患者,并将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时间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93.45±2.46)分、日常活动(85.44±2.77)分、社交生活(78.55±4.56)分、自我护理评分(83.55±3.01)分、护理质量评分(91.23±1.0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显著增加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评分.
作者:郁涛;杨明丽;邱宁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点评,统计合格率及不合理处方情况,依据统计结果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开展质量改进管理,并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针对上阶段临床用药情况再次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统计并对比不同时间段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并分析处方点评制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仅为85.59%,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合格率提高至88.80%,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合格率再次提高至92.10%;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范、剂量使用不规范、儿科年龄使用不规范,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结论:处方点评制度能够细致了解临床用药情况,提高合理性.
作者:罗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经过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多模式术中神经监测系统(MIOM)在脊柱骨折脱位手术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于吉大二院行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11例脊柱骨折脱位患者(胸椎8例,腰椎3例),手术均在脊髓监测下完成.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月行双下肢肌力评估、脊髓损伤评分测定;也对术后骨折复位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肌力恢复情况、脊髓损伤评分的变化、骨折复位的程度均与术中监测警报提示直接相关,其中8例患者术中神经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症状出现且脊髓损伤评分在随访过程中逐渐改善,3例患者出现术中监测异常,这3例病人术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人术后神经功能完整,1人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MIOM可以监测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提示医生术中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手术操作造成的永久性神经损伤.
作者:于同;张曦文;王尧;李响;姜淇耀;薛盼;姜振德;朱秀洁;赵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该院入院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3],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2)研究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遵医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改善血压水平因素.
作者:项建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体检得知心电图呈早期复极改变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平板运动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40例受检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后,显示1例受检者回落至基线水平下0.12 mV,另外39例ST段回落至基线水平,所有受检者休息后ST段恢复至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结论:对心电图早期复极改变人群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后可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减少漏诊与误诊案例,其心电图特征为ST段抬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
作者:张睿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孕妇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控制血压是妊高症护理及护理的重要环节.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性的进行心理、饮食、睡眠进行综合性护理,能够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得到大效果的治疗和改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产后护理效果,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作者:缪洪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微生物的检验流程较多,把控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度.现阶段在微生物的检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现针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方面的控制方法.
作者:崔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1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抽取在该院就诊的2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2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均实施11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分析2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11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结果.结果:2110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976例(46.25%),其中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为32.37%,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50%,第三为肺炎支原体,阳性率6.49%.结论:11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以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
作者:张思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中应用亲情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家属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处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亲情化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配合率、康复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配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 (P <0.05);研究组患者康复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 <0.05).结论:将亲情化护理应用在重症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配合率,而且可以改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杨树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到该院就诊的急诊胃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和止血成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远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作用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评分,而且增加了止血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血糖浓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PG(空腹血糖浓度)分为A、B两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C组,分析三组受试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结果:C组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在餐后1h达到峰值,餐后3h开始回归正常值;A组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2h达到峰值;B组胰岛素水平峰值出现在餐后2h;A组、B组的C肽水平的峰值均出现在餐后2h.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可以准确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乔国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6年4月社区预防接种儿童7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种依从性;家长满意评分、接种环境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接种依从性显著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心理护理组家长满意评分、接种环境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显著比常规护理组好(P<0.05);心理护理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儿童接种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接种环境明显改善,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剑阅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