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君
目的:分析、探讨内科护理中管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的显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内科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108例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护理满意度为93%,患者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患者满意度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不仅提高护理的质量,还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为之后的医院护理提供更有利条件.
作者:何衍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的查房、会诊及治疗方案的讨论,查阅相关文献,给予药物治疗建议,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各项功能恢复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使患者得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吕志祥;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一组为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满意程度(91.83%)大于对照组(67.3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问题的产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丛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信息中的图像处理技术.方法:基于目前现有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归纳总结为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融合技术共三大类图像处理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收集法,收集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融合技术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资料,以文献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作为研究资料,对三大类技术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医学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分析显示当前医学影像信息中图像处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中,技术优化和改进方面较多.结论:图像处理技术对分析病征、查找病原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图像处理技术,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更好的辅助临床诊疗.
作者:周艳芳;梁千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6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无创通气的基础上给予血糖控制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及PaO2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揭患者实施血糖控制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和呼吸阻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代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化疗时配合施行饮食护理的价值.方法:研究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进入该院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中,随机抽选56例分组,其中接受一般护理的28例作常规组,接受饮食护理的28例则作分析组,对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深入分析与对照.结果:28例常规组有18例(64.29%)淋巴细胞指数异常,28例分析组内有7例(25.00%),(P<0.05),同时两组中血红蛋白指数异常、血清白蛋白指数异常、食欲丧失以及腹泻病人数量对照(P<0.05).结论:当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化疗时,为改善其营养结构,建议配合施行饮食护理,从而确保化疗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徐小丽;龚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主要研究品管圈对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该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接受品管圈护理;对照组患者(26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发生的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问题.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数据后,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对降低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率有积极影响,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秦正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前来该院放射科进行放化疗的118例住院患者病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认知能力以及社会融合能力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差距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后患者腹泻、便秘、失眠、纳差症状得到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化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机体防御和抵抗能力.
作者:程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药师在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药师在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近一年咨询记录共850例,患者向药师咨抗感染类药物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居多,咨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及发挥自身的价值,不仅提高了药师在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树立了药师良好的形象和宣传医院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唐佳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受到护理模式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该院的2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30例.研究组使用个性护理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的临床心理状态和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均要比对照组优秀,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接收个性护理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也比较明显.
作者:赵妍;丁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该院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实验组接受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6%,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利福喷丁、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的7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利福喷丁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的6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利福平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利福喷丁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症总吸收率等显著高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福平组(P>0.05).结论:利福平和利福喷丁均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然而利福喷丁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利福平.
作者:冯才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预混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针对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胰岛素所需剂量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使低血糖发生发生率及胰岛素所需剂量均明显降低,且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谭成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7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性护理之上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配合程度、负面情绪状态改善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患者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得到了有效保证,建议临床使用.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20例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一共分为四组,每组30例患者.第一组使用火制,第二组使用水制,第三组使用修制,第四组使用水火共制,通过患者服用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比较患者的药物效果,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结果:患者服用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后,对患者病症的总有效率高于90%.四个组别的患者对比,数据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基本上都能够保持药效.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作者:刘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改善微循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简单随机将2015.02~ 2016.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9例.给予所有患者重症胰腺炎一系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添加改善微循环疗法--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根据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LT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数据进行对比,并统计患者的死亡率、转手术治疗率、内科治愈率.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LT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内科治愈率分别为5.13%、94.8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改善微循环的应用价值高.
作者:邓敏;董家科;陈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肛肠手术对患者提供术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该院的155例肛肠手术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术中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心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和临床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要高一些,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肛肠科手术患者接受术中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对手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安良;任晓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实施优质护理给护理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病人,把它们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设置40例观察组,设置4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个组在这个基础之进行优质护理,并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病人对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需求,观察组的病人无论是从病房管理、护理方式还是满意程度分数均要好过对照组.结论:对这类病人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更好的使病人需求得到满足,使服务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作者:朱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108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真菌感染以老年人多见,占71.30%,主要分布在ICU(35.19%)、呼吸内科(18.52%)和老年病科(9.2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首位,占65.0%,泌尿道感染居第二位,占18.33%;70%的真菌感染患者大多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108位患者全部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病原菌分布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占75.00%;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唑类等敏感性高>95%,非白假丝酵母菌<90%.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主.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长期大量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监测等工作,降低真菌感染率.
作者:马宏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诊治的危重患者548例,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70例,47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方式进行抢求护理,对对照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方式.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已被记录,对其临床抢求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抢救成功率方面,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求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急诊危重患者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对在急诊危重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抢救成功率更大,较为安全,且护士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大大降低了治疗危险,降低了护理风险,患者的依从性也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逸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