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董家科;陈荣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缺陷并探究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风险防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次(1.82%),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6次(10.91%)风险事件概率,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室经风险防范护理,避免了护理缺陷出现,保证了护理安全及质量,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风险防范护理适合作为手术室护理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术中与术毕阶段实验组患儿MAP、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与氯胺酮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0.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麻醉过程中,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显著提升镇痛效果,且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手术麻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宋宇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护理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48例行PFNA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为护理观察组和护理对照组,每组人数24例,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对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分组护理与观察,同护理对照组相比,护理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FNA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周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应用至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进入该院ICU行人工气道的患者中,筛选68例进行研究,予以随机分组:33例基础组施以一般护理,35例分析组则施以集束化干预,客观对照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基础组33例机械通气总耗时(13.33±4.96)d,35例分析组(8.59±2.87)d,(P<0.05);同时两组入住ICU总时间、并发症状况等对照,同样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内行人工气道的患者,通过施以集束化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入住ICU总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形成几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蒋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利福喷丁、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的7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利福喷丁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的6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利福平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利福喷丁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症总吸收率等显著高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福平组(P>0.05).结论:利福平和利福喷丁均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然而利福喷丁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利福平.
作者:冯才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自10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非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均高于B组;缺血性T波、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低于B组;坏死性Q波方面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采取心电图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是准确度和敏感度相对较低,应用价值一般.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6例患者均随机从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用传统止血方法)和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TACS止血)两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欣母沛及缩宫素使用量、近期并发症、子宫复旧状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欣母沛使用量、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的使用量、子宫复旧状况、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S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快速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张瑗;何红梅;刘颖;瞿邦敏;郑雯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思密达灌肠应用于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治疗的效果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秋季腹泻小儿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其中口服组患者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思密达应用,而灌肠组患者进行思密达灌肠治疗,所有患者随后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灌肠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口服组,而灌肠组患者缓解症状所需时间少于口服组(P<0.05).结论:思密达灌肠应用于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疗程短,见效快,患者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任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92例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两组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术后造瘘口护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改善造瘘口附近皮肤状况.
作者:吴林;何凤;王阿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HSP并发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51例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均禁食,均使用糖皮质激素、钙剂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下消化道出血使用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使用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患儿均达均临床治愈.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通过早期认识、早期治疗及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蔡丽;赵韦;吕静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体重相关疾病及其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受体检人员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人群的体重指数和相关疾病实施分析和总结,并对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重指数变化和各种疾病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率.
作者:陈叶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选取2015年8月份至2016年6月份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实验组运用个体化护理方式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都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消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其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上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曹菊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中的病原菌种类以及药敏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探讨.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9.1%,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住院时间、不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动静脉插管.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马兵兵;李雪莲;邱荣强;付小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2006-2015年肺结核登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5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00例,年均发病率为38.73/10万,男女比例为2.66:1(P <0.01),患者主要集中在45~岁组至75~岁组间,占总体的76.33%;发病率在25~岁组达一个小高峰,35~岁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上升趋势;患者以离退休、工人、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为主,学生肺结核患者占3.11%;因病就诊患者占患者总数的71.22%.结论:近10年该区肺结核发病率有一定的下降,肺结核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应加强各部门协作,加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干预与管理,高度重视学生肺结核疫情.
作者:江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早期接受护理干预与为接受护理干预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价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并比较各维度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恐怖、睡眠、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评分略偏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意识增强,提高康复积极性.
作者:代茂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A0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的实际效果.方法:选用前来该院治疗近关节骨折的90名患者作为受试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AO特殊钢板治疗方式.其中,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56例,应用动力髋螺钉予以固定.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14例,使用髁钢板以及动力髁螺钉予以固定.Pilon骨折患者12例,使用1/3环形腓骨钢板以及三叶蓿形支持钢板予以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例,使用T形支持钢板进行固定.结果:通过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时长10个月,股骨粗隆间、髁上与髁间骨折以及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与手术完成后3个月至4个月愈合,12例患者当中,6例Plion骨折患者在手术完成后于6个月后恢复,4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至3个月之间便已痊愈.所有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关节恢复状况良好.结论:AO特殊钢板有利于近关节骨折治疗工作,固定效果优秀,具有临床意义与推广价值.
作者:刘国振;梁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侵蚀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滑膜为主,临床表现以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并伴有晨僵,中晚期患者可出现手指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文就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会娟;李小兰;杜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在寻求向信息化方向,而医院作为对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单位之一,因此更加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信息化的现代服务技术,医院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公开与展示以及财务管理等均能高效的进行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缺少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建设进程系统不完善以及规划方案不成熟等.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策略.
作者:陈一夫;邓睿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早期未实现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未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等含量,测定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容积变化指数等.结果:治疗3d后,实验组CK-MB和TnI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一周后,实验组LVEF提高明显,LVEDVI和LVESVI较对照组低,且有效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于未灌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升心功能,减缓心室重构,增加有效治疗率,效果明显.
作者:梁廷臣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