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

孟锦;吴昊

关键词:CT, MRI, 病毒性脑炎,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为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在该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均为54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CT阳性检测率、MRI阳性检测率.结果:CT组阳性率为77.78%(42/54),MRI组阳性率为92.59%(50/54),CT组阳性率显著低于MRI组(P<0.05).结论: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过程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能够很好地诊断且评估患儿的病情.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路径研究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我国在该领域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近年,随着国际中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日韩也积极参与中医药市场的竞争,中医药标准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近年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现状,对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作者:许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共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产妇均给予药物欣母沛治疗,护理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24小时的止血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B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远高于A组,且24 h内的的止血量明显少于A组,各组间患者的资料对比显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给予欣母沛+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后效果较佳,可以快速有效止血,减少了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提高了惠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中老年白内障筛查回顾

    老年性白内障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我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海拔在2200~4500 m之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的地区.为了解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民族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的差别,收集了近10年中进行的“健康快车”,“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爱德扶贫光明行动”等每年在本院进行复明手术时,对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的筛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东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22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总评分(151.2±1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5.4±18.9)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8例(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98例(89.09%),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邓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康复中心收治的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持续8个星期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案,并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以及Fugel-meyer积分评估标准,判断治疗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分析干预前后SAS及SDS分数对比.结果:66例患者经康复训练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2.4%;66例患者干预后SAS及SDS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情况与康复训练提早程度具有一定的正比关系,而且还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慧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应用体表心电图检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9例,检出率为64.4%,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检出心律失常患者40例,检出率为88.9%,组间检出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患者,与体表心电图检测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ICU病房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记录)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结合护士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理论知识,在工作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该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共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当地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共12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1年内,两组儿童流感性疾病的发生率和就诊率.结果:观察组一年内流感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就诊率分别为10.83%、12.50%,对照组一年内流感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就诊率分别为20.25%、21.92%.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接种流感疫苗能够有效的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能够提高儿童的实际生活质量,有效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流感疫苗的接种,在保护个体儿童的同时保护整体的工作发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罗智娟;何淑娟;魏龙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消化内镜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同时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其早期诊断及治疗价值.结果:4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理结果为胃癌24例、肠癌10例、食管癌6例,消化内镜诊断符合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可为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今后临床诊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叶青松;刘毅毅;刘静;温风霞;李蕾;焦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轨制管理在医院护理陪护的实施

    目的:为了使老年精神科病人住院的规范化及需求得以有效地满足,对实施陪护公司与院内督导组的双轨制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老年精神科病人的陪护员由陪护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及收编,医院与该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护理部另派专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督导,利用集中培训、定期考核以及问卷调查等相关的方式,将双轨制管理方法实施,对住院的老年精神科病人,进行生活照顾及日常看护.结果:调查满意度的结果显示,很满意及满意占85%,基本满意占15%.结论:实施专职陪护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还是比较可行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住院病人的需求,还能够提升病房的服务品质.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以该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康复护理.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脑卒中NHISS评分.(2)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脑卒中NHI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脑卒中NHI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能力,改善脑部神经功能.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下的重复流产率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流产方式和无痛人工流产方式下的重复流产率.方法:以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1例流产女性为例,按照其自愿选择流产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其中传统组患者87例,无痛组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重复流产率和性生活的恢复时间.结果:无痛组患者术后性生活恢复所需时间比较短,但是一年之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流产方式,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但是其重复流产率比较高,因此需要对流产妇女进行良好的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工作.

    作者:王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0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上述患儿均进行hs-CRP检验与血常规检验,对比其上述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80.00%,hs-CRP检验的阳性率为44.44%,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41.11%,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明显较hs-CRP与血常规检验单独检验的阳性率高(P<0.05).结论: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采用sF-36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提高COPD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部疾病患者原因外科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在腹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明确认识腹部疾病患者应用外科护理的重要性,实施外科护理来提升患者康复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间收治的腹部疾病患者13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指导.结果:对纳入研究的实验对象实施了准确、及时有效的外科护理后,腹部疾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不良反应显著降低,病情控制良好.结论:为腹部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且有效合理的外科护理措施后,可帮助患者快速稳定病情,加快好转,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吕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和评价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循证护理,B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其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止血时间少于B组,出血次数多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可将二者相结合,以便取得佳的护理效果,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为适用的护理方式.

    作者:谢宗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77.8±6.5) mmHg、收缩压(120.2±8.9) 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87.9±8.9) mmHg、(133.4±10.3) mmHg,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10.0%,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28.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比较,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胜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应用于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综合护理能显著降低肿瘤内科PICC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肺炎患儿,按照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儿在给予综合性护理,一周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w后实验组有21例患儿治疗显效,对照组有18例患儿治疗显效,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炎患儿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岳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评价普外科开展人性化整体护理活动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对照研究,以医院普外科接收284例患者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常规组、人性组各142例,分别安排常规护理以及人性化整体护理.结果:人性组术前夜失眠、术中呼吸循环紊乱、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分别为1.41%、4.93%、14.08%低于常规组7.75%、12.68%、35.92%,人性组患者满意率98.59%高于常规组(78.58%,P<0.05).结论:人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性化整体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潘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