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

赵英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宫颈癌,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系统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3.8±0.6)分、疾病认识(4.1±0.2)分、睡眠(4.1±0.8)分、食欲(3.2±1.0)分、精神(3.8±1.0)分,对照组患者日常活动(1.5±0.6)分、疾病认识(1.9±0.2)分、睡眠(1.9±0.8)分、食欲(1.7±1.0)分、精神(1.8±1.0)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占20.5%,失眠占20.5%,疲倦占27.3%,呼吸困难占4.5%,胃肠道反应占47.7%;对照组疼痛占47.7%,失眠占43.2%,疲倦占50.0%,呼吸困难占20.5%,胃肠道反应占81.8%,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悬吊训练对比自我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悬吊训练与传统自我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HTK60例成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悬吊训练和自我腰背肌锻炼治疗3w.结果: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AS评分改善情况悬吊训练组更明显,ODI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悬吊训练和自我腰背肌锻炼均可以有效减轻LDH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而悬吊训练对疼痛作用更明显.

    作者:肖立;张田;邱智;徐传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及优化护理组(n=50),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优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平均FBG、2hPG、《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优化护理组的平均FBG、2hPG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化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面,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素;赵军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护理分析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分析对胎膜早破护理分析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该院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产后出血率与宫内感染率以及剖宫产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TK护理分析对胎膜早破患者具有提高分娩质量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代运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体验的护理教学现状及发展分析

    目的: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改革获得了大力发展与推进.在这种基础资源配置不断扩增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也正在向着品质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其中为显著的表现即是护理,因为它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为紧密,发生联系的频率高,也是一系列院内服务与院外服务实践操作的具体路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这种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中比较典型、突出的护理需求进行关注,并从护理教学的角度为其人才培养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吴明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7~12月期间接收的104例急诊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参照组患者在急救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急救期间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死亡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的急诊抢救时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陆玉荣;姬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凯格尔运动在边远牧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推广

    目的:恢复多胎妊娠产后盆底各类肌肉的功能,增加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及各种张力性尿失禁,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方法:对百分之百的产妇进行产后凯格尔运动宣教,教其凯格尔运动锻炼方法持续半年至一年以上.结果:盆底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轻~中度尿失禁治愈有效率达到80%以上.

    作者:戚海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差异性分析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均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相当,均具有良好推广价值.

    作者:于树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76例患者病情状况.所有患者均实施快速尿素酶试验,以检查患者之间幽门螺杆菌不同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1%(35/76);反流性食管患者等级A级34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2例;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A级患者感染率53.4%(18/34)、B级患者感染率47.8%(11/23)、C级患者感染率35.3%(6/17)、D级患者感染率为0(0/2);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反流性食管炎病情严重程度随幽门螺旋杆菌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

    作者:孔沭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水平.方法:抽取472例患病后于2014年03月至2017年05月进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患者,都施予喜炎平注射液疗法,观察机体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问题,再总结改进措施.结果:273例入选病例中,有73例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10例药品剂量缺乏合理性,50例配伍形式缺乏合理性,13例用药途径缺乏合理性,且配伍方式缺乏合理性病例数多(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喜炎平注射液疗法时,其用药途径与方法都有待提升,要引起重视.

    作者:邢成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以自我管理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肾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至我院就诊的肾移植患者86例(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其中一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另外一组以自我管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患者采取以自我管理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便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田琴;刘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孕中期超声联合血清检查对唐氏筛查的影响和意义

    目的:通过对母体血清进行孕中期血清三联筛查,结合对胎儿检查不的超声指标检测,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染色体病检出率.方法:对孕中期单胎孕妇母体的血清标本和超声检测,筛选高风险孕妇.结果:单纯母体血清学筛查检出率是55.56%,假阳性率是2.75%;母体血清学联合超声技术筛查终的检出率是88.89%,假阳性率是3.19%.结论:母体血清学筛查联合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比单纯母体血清学筛查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减少了漏诊率与误诊率.

    作者:徐娜娜;张健;常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键控制点在血液成分制备的确立和控制

    血液成分制备工作因血站质量体系等完善逐步向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力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为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主要对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下血液成分制备要求进行分析,对关键质控点确立及控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HTK根据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8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泵注,观察组患者实行单次静脉注射.对照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力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在两组患者建立气腹后,观察组患者MAP与HR均较为稳定,差异明显(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实施期间,利用单次右美托咪定给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还能够维持患者术中体征稳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沈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3DMax标准型补片和轻量型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目的:研究应用轻量型与标准型补片对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预后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搜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医院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共有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患者的补片类型分组,包含对照组(标准型,48例)与研究组(轻量型,54例).分析两组的手术状况与在术后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长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长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在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分值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轻量型的3DMax补片能够缓解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异物感与不适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作者:周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杀胚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显著,远优于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不良反应更少,更有利于促进症状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徐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解析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目的: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健康体检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健康管理,就会使健康的管理步伐停滞不前.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就健康体检以及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全年健康体检的400例体检人员,其中体检人员年龄24~76岁,平均50岁.分析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创新取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进行健康管理模式和进行健康的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之间的差异,不同患者在进行健康管理模式之后,身体现不良状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之前的.结论:实验说明,进行健康体检管理有助于改善现有的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曾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探讨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152例晚期胎膜早破产妇随机进行分组,分成护理路径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76例,护理路径组的产妇主要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工作,而对比组则主要是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护理工作,对两组中产妇护理后恢复效果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进行差异了解.结果:护理路径组的产妇护理满意度主要为94.60%,明显要该与对比组的89.30%,而护理路径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比对比组的平均护理时间短,这两组数据中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胎膜早破产妇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对产妇的住院时间能够有效缩短,提升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能够促进产妇的心理更加健康,也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潘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至8月在该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康复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术后48h和术后5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李乙;李峰;张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活动的观察研究

    目的:采用EEG对VD患者进行早期检查,讨论EEG在诊断V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6年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VD患者分别进行EEG检查,分析患者EEG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与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进行对比.结果:84例VD患者中有79例出现异常(占比94.05%),突出表现在α节律的异常,偶见低波幅θ波,更有甚者会在各导联频繁查见低中波幅θ波出现或混合性θ波与σ波活动占优势.此外,VD患者MMSE评分与EEG检查异常程度成相反的趋势.结论:VD患者EEG检查结果与相应的MMSE评分值有着显著相关性,因而可以客观评估VD患者脑功能水平及脑损伤程度,有利于VD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孙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HTK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护理满意度为87.5%,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