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巧丽
目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58例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对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后的NRS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0.87±0.26)分vs.(2.34±1.34)分];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3.67%vs.73.42%],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魏延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内科抢救室急症患者特征及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内科重症患80例,对全部研究样本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分析结果对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HTH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范围内的80例研究样本中包含9例死亡患者、4例签字回家患者、5例转院患者、11例好转回家患者、8例转输液区患者、18例留观察室患者以及23例入院患者.结论:做好内科抢救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琼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将中西药联合应用日趋普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点,取长补短,事半功倍.而中西药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会由于相互拮抗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有毒化合物.本文分析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点和缺点,希望在临床上会对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孟庆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血液成分制备工作因血站质量体系等完善逐步向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力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为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主要对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下血液成分制备要求进行分析,对关键质控点确立及控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在临床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程中,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并观察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法:观察组,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临床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常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个月治疗效果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出院1年后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0.05).结论:综合治疗配合主动腰背肌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LDH的复发率,可获得显著可靠的远期疗效,凸显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学侬;李志泓;陈录兴;刘朝明;戴岩衡;潘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社区就诊资料完整的糖尿病患者有120例,将12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个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社区护理干预之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群体中,存在病发急、病情严重、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症中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状.由于高血压脑出血会诱发出现很多的病理反应,会由于受到血肿自身以及再扩大的影响,导致发生脑水肿、脑缺血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所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必须要强调进行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李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汤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发生率亦有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敬满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价值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以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间入住该院的胰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60例分析,均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并于术后以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方案,再予以专业护理,观察60例护理效果.结果:60例手术患者中,有2例(3.33%)发生腹胀问题,2例(3.33%)发生腹泻问题,予以处理后,上述症状都消失.同时,其肛门排气时间(38.51±8.02)h,且其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都改善(P<0.05).结论:对于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的患者,在对空肠营养管有效应用的同时,配合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在对腹胀问题以及腹泻症状有效控制的同时,改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可推广.
作者:毛伟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于急诊输液室护理进行风险评估,并探究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相应对策.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积极总结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旨在减少急诊科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眼外伤所致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治疗,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眼压为(36.3±1.4)mmHg,对照组为(36.5±1.3)mmHg,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下降为(17.1±1.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21.4±1.5)mmHg,两组间对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5.0%(19/20),与对照组75.0%(15/20)相比明显较好,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治疗后效果显著,且患者眼压降低幅度明显,视力提高显著.
作者:田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均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相当,均具有良好推广价值.
作者:于树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LRC)治疗≥70岁高龄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23例该我院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RC患者11例,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ORC)患者1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HTH结果:LRC组膀胱切除手术时间(5.9±1.1)min要显著长于ORC组膀胱切除时间(3.5±1.1)min(P=0.001).LRC组的估计失血量(600ml)和输血率(27.3%)高于ORC组患者(分别为500ml和25%),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7和P=1.0).术后病理分期,LRC组T1期1例,T2期7例,T3期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例;ORC组T1期2例,T2期6例,T3期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3例.LRC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为5个,ORC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为26个.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ORC组为83.3%,LRC组为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ORC组切口感染率比LRC组在显著增高(P=0.04).结论:HTK高龄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其短期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但LRC手术难度大,应用于高度选择的患者.
作者:王欢;李波涌;李斌;范星球;杜晓博;王昌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进行常规护理,针对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加以解析,并且制定护理措施.将护理措施改进前后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急诊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缺乏、沟通能力淡薄、专业技能较差、工作强度过大等几个主要原因.针对这类原因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难度较大,风险因素较多,很容易导致医疗事故产生,针对风险因素制定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规避事故.
作者:孙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临床患者在术后切口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实施的护理对策.HTH方法:该院选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266例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对切口的引流管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应用有效护理对策进行干预.结果:从单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BMI、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感染切口为影响因素;从多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BMI属于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影响置管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BMI,需要予以有效性护理对策加以干预,将临床疗效提升.
作者:刘秋;马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于癌晚期的患者与在医院的手术麻醉期间等等所用到比较多的药品是麻醉科的麻醉药品,虽然说它有着不错的镇痛作用,但对其不正确的使用会造成病人依赖药物,有的还变为毒品是非法市场进入的一小部分药品,进而危害了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曹宇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80名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测定NT-proBNP、LVEF,并对NT-proBNP、LVEF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T-proBNP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r=0.481,P<0.05)、胸液水平(TFC)(r=0.846,P<0.05)呈正相关性,与左心做功指数(LCWI)(r=-0755,P<0.05)呈负相关性.LVEF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r=-0.471,P<0.05)、胸液水平(TFC)(r=-0.776,P<0.05)呈负相关性,与左心做功指数(LCWI)(r=0.765,P<0.05)呈正相关性.HTH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中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NT-proBNP、LVEF有相关性,能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作者:刘洪军;刘承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与石膏两种外固定方法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该院骨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将其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后者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治疗3个月的复位效果与腕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1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更显著,且易操作、费用低、应用价值高.
作者:胡志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单项ALT不合格的诱因结果:1500例无偿献血者中,单项ALT不合格300例,概率20%(300/1500);性别(男、女)、年龄(18岁~30岁、30岁~40岁、40岁~55岁)、献血方式(街头自愿、集体组织)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明显(P<0.05);献血次数(首次献血、2次以上)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与献血方式有关.
作者:崔桂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自然分娩待产舒适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分娩的150例待产的产妇作为研究目标,将这150例待产孕妇根据随机分配原则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除了要实施作为基础的常规护理之外还需增加了舒适护理.结果:根据对照组做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做的舒适护理进行了分析比对,两组产妇在总分娩时间以及产程时间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并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28,P<0.01),在自然分娩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在刨宫产率上对照组高于研究组;两组产妇在疼痛感上均有差异且具备高度统计学意义(Zc=7.29,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
作者:乔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