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莹
目的:分析孕期补铁对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80例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指导,铁剂补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服用.比较两组妊娠缺铁性贫血缓解率;母婴并发症情况;干预前后产妇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结果:铁剂补充组妊娠缺铁性贫血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铁剂补充组母婴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铁剂补充组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补铁对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的价值高,可有效补充血清铁,缓解缺铁症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狄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乳腺良性肿瘤手术病人施行整体护理服务的优势分析.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干预组(整体护理服务),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韦敏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分娩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实施产房助产士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平均总出血量为(623.74±154.45)ml,新生儿的窒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6.52% (3/46),产妇们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 (44/46),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和产妇们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向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氧大自血治疗患者局部涂抹仿恩纳(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大自血治疗的患者240例次,按门诊及收入院秩序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次,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直接进行静脉穿刺,药物组使用仿恩纳局部麻醉后,常规消毒皮肤并穿刺,应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并分析两组疼痛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组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恩纳在三氧大自血静脉穿刺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可行性相对较高.
作者:段斌武;郭锦;钱黎;吴荣;张雪;贾妮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进行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58/60),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为71.67%(43/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有必要实施优质护理以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陆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23日至2016年5月23日收治的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对实验组采取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与80.43%,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Barthel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氨磺必利的疗效显著,便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几种不同临床类型血液学表型差异性.方法:采用单管多重gapPCR技术检测4种缺失型α珠蛋白基因,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珠蛋白基因3种常见点突变和β珠蛋白基因常见17个位点突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血红蛋白组分.结果:静止型α地贫组血液学指标与其他各组比较,RBC、Hb、MCV、MCH有显著性差异(P<0.05),A2与轻型α地贫组无差异性(P>0.05),与其余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α地贫组与轻型β地贫组、α复合β3型地贫组比较,A2、Hb、MCV、MC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BC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β地贫组与α复合β型地贫组比较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筛查技术易造成部分地贫的漏诊,准确诊断地贫对于本地区地贫防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晋;林开颜;刘三都;刘朝晖;殷立;龙飞;樊永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陈天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辅助治疗后的血脂及肝功能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后实行辅助内分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血脂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两年的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红数方面,患者的甘油三酯上升,和实行内分泌治疗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肝功能前后对比没有明显变化,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会导致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升高,因而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居家服药管理的肺结核病人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防治健康知识了解率以及满意度调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提高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确保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万玉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75例和优质组75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比较不同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优质组患儿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常规组惠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3%,优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康建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将采取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将采取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取炎琥宁进行治疗,明显改善了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赵孟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中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 =50)与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护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第三产程用时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产妇顺产率经统计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采用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居较低水平,观察组经统计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相较对照组居较低水平,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可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水平,对保障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价值显著.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与单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348例,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小儿350人作为对照组,经传递不均衡检验以及检验对患者开展基因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注意缺陷患者在不同基因中存在过度传递或过度下降.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与单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易感关系.
作者:张郦君;古彦铮;陆海萍;巫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抗肿瘤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的80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分析案例,对其性别、年龄、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累及器官、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以51~70岁以上的使用静脉滴注给药的男性患者为多数,其具体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为主,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结论: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多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特征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黏膜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主.
作者:邹秋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方法:挑选60例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脑出血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日),持续治疗14日.结果:研究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中基本痊愈有9例,显著进步有6例,进步有8例,无效有7例;研究组患者中基本痊愈有20例,显著进步有5例,进步有4例,无效有1例;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依这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韩建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于该院进行身体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78例,所有血液标本均为5 ml,分开置于试管,然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考组,各组标本数量均为39例,参考组标本采用血清离心后对各项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而研究组标本则通过人工手段处理标本,然后制作成为溶血标本后检测其临床生化指标,对比各组病患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39例标本无论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等指标方面与参考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以上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检验项目结果的精确性,因而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
作者:谢权;谢泽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要随着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提高,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肾病综合征表现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与不同程度水肿.在肾病综合征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占据一半左右.临床采取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明显效果.但部分患者即便接受规范治疗,病情仍未见显著改善,导致出现终末期肾衰竭.本文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黄冠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4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以已经通过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而给予对照组的则是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之后再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回顾.结果:在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治疗有效率等,都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来说,完整的皆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则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该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一个班级作为观察班(学生人数45),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学生人数49),两个班级的基础护理学均为相同教师授课,对观察班采取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对照班采取常规实验室管理模式,一个学期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比较,并对两个班学生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观察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成绩、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考核成绩、沟通与应变能力考核成绩、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观察班学生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开放形式、开放时间、实验项目安排等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通过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更加满意这种管理模式.
作者:柯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