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责任助产士制度应用于产妇分娩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凤兰

关键词:责任助产士制度, 产妇分娩,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中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 =50)与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护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第三产程用时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产妇顺产率经统计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采用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居较低水平,观察组经统计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相较对照组居较低水平,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引入责任助产士制度,可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水平,对保障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价值显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围生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营养指导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围生期母婴健康状况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指导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围生期孕妇保健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应用的效果.方法:选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ICU气管切开手术患者112例,依据手术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照不同护理操作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6.8%,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6%,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发生例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患者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并发症产生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可推广应用.

    作者:袁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随机选取70株细菌鉴定的菌株作为质量评估对象,时间范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得出,依据标准检验方法及鉴定方法进行,以此分析菌株及药物过敏检验.结果:本次研究的70株菌株,准确鉴定63例,7例为鉴定错误;而革兰阴性菌均准确鉴定.结论:经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以及不断改善,能做到失误率大程度降低,提高菌株鉴定准确率,其价值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通对亚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2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对亚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脂肪乳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性中毒中应用脂肪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所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共4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之上运用脂肪乳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阿托品应用剂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少,予以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意义形成.结论:将脂肪乳应用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之中,能够令患者快速达至阿托品化的目标,将阿托品的应用剂量减少,对病情转归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胡小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有效性评定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有效性评定.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或者传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62.00%)研究组膝关节HSS评分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愈合康复以及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强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军;吴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其生活质量有效提升,使患者病情得以改善.

    作者:白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阐述提高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3%、满意度96.7%、投诉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从病房环境的改善、查对落实的落实、无菌操作的执行等方面,加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吴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软件应用体会

    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措施,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对相应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具有减少和消除传染源的作用[1].但是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任务也相对比较繁重,所以开始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软件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以下是在工作中体会和经验.

    作者:彭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比较分析额叶癫痫与颞叶癫痫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

    目的:对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进行探讨,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首选择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额叶癫痫病人以及颞叶癫癎病人各40例来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两组病人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患不同叶癫痫的两组并在年纪、发病表现症状及频率、发作时放电情况(多脑叶放电、双侧放电、同步化放电、睡眠间放电)进行比较得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结论: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及电生理症状,可以根据其差异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作者:张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增加了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普遍下降明显,生活质量,自我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加药物治疗效果,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对预后效果的影响,仅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患有面部神经麻痹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面部神经麻痹患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应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以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8例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护理疗效.结果:在康复护理疗效指标上,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7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2.92%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吞咽功能训练具备显著效果,值得采取及使用.

    作者:利少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肺复苏抢救心血管急症的临床经验

    心肺复苏技术的起源很早,差不多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医学技术变得越来越高明,心肺复苏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在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心肺复苏技术的施救的措施开始多元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美国心肺病学会于2012年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面世成功.心肺骤停者恢复自主循环的概率已经达到了40% ~ 60%,相比较之前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如今目前的技术能够大比例的抢救心肺骤停患者,但还不能保证所有的患者全部被有效救治,该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类康复患者在早期伴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所以心肺复苏患者的彻底康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本文作者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加上本身救治了很多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主要分析了心血管急症复苏的临床过程,对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变化,特别是在完成心肺复苏临床程序之后的改变.随后详细阐述能够引起其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心肺复苏患者康复后在早期容易出现反弹的情况,后提出几点建议,针对避免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希望对此类疾病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目的:对心律失常展开治疗时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用药方式,分200例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两组,均以胺碘酮展开治疗,100例经静脉推注给药为静推组,100例经口服给药为口服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静推组总有效率为97.00%,与口服组的78.00%对比较高,P<0.05;治疗后,静推组HR是(68±6)次/min,LVEF是(62.3±4.5)%,分别与口服组的HR(74±5)次/min、LVEF(53.6±5.1)%对比较优越,P<0.05;静推组、口服组分别有4.00%、3.00%发生不良反应,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经静脉推注予以胺碘酮治疗效果优越、安全性理想.

    作者:陆庆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目的:探究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各项情况的影响.方法:针对8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此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等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均更加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快,其中住院时间为(7.2±2.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3.2)d;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等情况,故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法:由产房全体成员共11人组成一个品管圈,针对目前我科会阴侧切率较高的现状,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逐渐开展活动.结果:会阴侧切率有明显的下降,活动成功.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应用有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病情控制情况和患者依从性.结果:通过干预后,患者的涂片转阴率达到90.2%,高于干预前的67.1%,且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提升,优于干预前,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进行系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于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预防性护理对并发症降低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预防性护理对并发症降低作用,为临床护理总结经验.方法:选取近几年来该院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并根据对患者的救治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急诊护理联合并发症预防干预护理,分别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休克程度恢复差异,并统计急诊抢救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休克程度都有所好转,观察组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好.观察组在急诊救治方法中的救治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救活时间缩短,并且降低了并发症,观察组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结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预防性护理对并发症降低作用明显,治疗效果明显,该护理方法在提升治疗的成功率的同时还减少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多元化护理,将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1%,x2 =8.026,P =0.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多元化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连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