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糖酸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林森

关键词:乳糖酸阿奇霉素, 小儿, 支气管炎, 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 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78.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具有更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1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欣母沛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在出血量减少幅度方面的差异.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控制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欣母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出血症状,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潘虹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6年1月至9月有9例患者施行诊断性刮宫手术(对照组),2016年加月至2017年6月有25例患者施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手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6.0%;观察组月经量正常、异常出血分别占96.0%和4.0%,对照组分别占55.6%和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优于诊断性刮宫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秀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云县2012~2016年PITC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云县实施艾滋病PITC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云县2012 ~2016年艾滋病PITC检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云县已建立艾滋病快速检测点16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个,2012 ~2016年云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166 456人,其中174例栓出HIV抗体阳性.2012年的艾滋病总就诊人数中0.79%为PITC检测,2016年为2.46%,变化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扩大了检测咨询的覆盖面,对于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检出率效果明显.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围生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营养指导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围生期母婴健康状况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指导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围生期孕妇保健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法:由产房全体成员共11人组成一个品管圈,针对目前我科会阴侧切率较高的现状,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逐渐开展活动.结果:会阴侧切率有明显的下降,活动成功.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应用有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PICC置管时发生心律失常晕厥的抢救护理

    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置管时也可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导管推进困难、局部渗血、导管移位、误穿动脉、损伤神经、少见晕厥、心律失常.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本科室共置PICC 793例.于2017年6月28日在为一位左乳腺癌术后12+年伴骨、脑、肺转移1月患者置入PICC时首例发生了短暂意识丧失、心律失常.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成功为患者安置PICC,病人病情稳定,现将该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许颖;蔡生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在CO中毒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在CO中毒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CO中毒患儿48例,所有患儿在急诊抢救中,均采用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的抢救结局,同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48例患儿中,45例患儿完全康复出院(93.73%),2例患儿转为CO中毒迟发性脑病(4.17%),1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2.08%).结论:CO中毒患儿通常病情危重,入院后需要紧急采取措施抢救,采用临床护理应急预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患儿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馥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吞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康复组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42例(87.50%)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66.67%),两组护理前的VFS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VFSS评分(5.62±2.8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3.47±2.1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赵正维;杨光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APACHEⅡ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ICU检测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和急诊重症监护时间与花费.结果:经观察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急诊重症监护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重症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APACHEⅡ评分对急诊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急诊重症监护时间与花费,并且对于患者死亡率的降低也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来小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用不同方法治疗牙隐裂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究牙隐裂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牙隐裂的患者99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49例)与试验组(50例),其中参照组采取调模填充治疗,试验组则实施全冠修复治疗.治疗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9.6%,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显著高于试验组的(4%,P<0.05).结论:在牙隐裂临床治疗中采取全冠修复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效果确切.

    作者:徐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二甲双弧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4例该社区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瑞格列标,给予研究组患者二甲双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空腹及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具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应用的效果.方法:选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ICU气管切开手术患者112例,依据手术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照不同护理操作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6.8%,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6%,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发生例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患者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并发症产生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可推广应用.

    作者:袁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于血液透析工作的总结及展望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识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输到人体内.透析疗法的产生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大进展.由于透析疗法的应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10%左右;使慢性肾衰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有的恢复了工作能力;同时透析疗法也为肾移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作者:张静;张梅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10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相对比较少,两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可以在今后小儿秋季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左侧膈疝误诊四例分析

    目的:探析左侧膈疝误诊的原因,并进行案例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例左侧膈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由于患者只出现腹部疼痛、胃肠道症状,缺乏明显的左侧膈疝症状,在临床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忽略掉体格、X线等对症检查,将四例患者误诊为肠梗阻,但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加重现象.再次行胸部CT检查及胸外科医生会诊后,考虑为左侧膈疝,经手术探查后证明为此病症,并行相应的修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左侧膈疝大多数均由创伤所致,发生膈肌破裂后,容易被胸腹部的穿透性器质性损伤所掩盖,从而极易发生误诊情况.在临床诊治中应结合患者病史,采用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作者:江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调节性内斜视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调节性内斜视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调节性内斜视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予以1%阿托品散瞳治疗1周之后进行验光,20天复查之后进行配镜矫正,针对弱视患者实施综合训练,配镜1年之后针对无法矫正眼位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以及屈光状态.结果:配镜1年之后,眼位恢复正常的患者有49例,行手术治疗之后的2例患者,眼位恢复正常;经1年治疗,中度、轻度远视占比94.11%,经2年治疗后,中度、轻度远视占比98.03%.详情见表1.首诊时屈光度平均为(+5.69±1.45)D,经1年治疗后降低为(+4.77±0.89)D,经2年治疗后,降低为(+4.05±0.56)D;治疗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了90.19%.首诊时患者视力平均为(0.35±0.20),经3年治疗之后,视力平均升高到(0.72±0.36).结论: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综合性治疗过程,正规、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视力,帮助患者眼位恢复正常,这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及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对抗肿瘤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的80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分析案例,对其性别、年龄、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累及器官、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以51~70岁以上的使用静脉滴注给药的男性患者为多数,其具体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为主,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结论: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多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特征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黏膜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主.

    作者:邹秋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阐述提高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3%、满意度96.7%、投诉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从病房环境的改善、查对落实的落实、无菌操作的执行等方面,加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吴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要随着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提高,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肾病综合征表现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与不同程度水肿.在肾病综合征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占据一半左右.临床采取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明显效果.但部分患者即便接受规范治疗,病情仍未见显著改善,导致出现终末期肾衰竭.本文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黄冠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应用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应用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58例PICC带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9,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79,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相关评分及PICC相关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带管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作者:裴晓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