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邱凤娇;刘飞燕;王婧雅;张红梅
目的:探讨舌形皮瓣修复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33例患者实施舌形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对37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移植皮瓣均成活,无血供障碍,色泽红润、质地与正常皮肤相似.本组患者对舌形皮瓣修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1.89%.结论:舌形皮瓣修复治疗烧伤,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自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赵旭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经皮肾镜与开放性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术、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结石清除成功率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轩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和心得体会.方法:选择该院2016.1~ 2017.6期间接收的120例儿童龋病患儿,对其进行研究资料的分析和回顾.所有患者在治疗中采取相应护理配合措施,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120例儿童龋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提高患儿在治疗中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健康恢复.
作者: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过程中国,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所具有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有40例,对照组有20例.对观察组采取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并分析和评估两组患者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理干预效果与患者有、无配偶存在紧密的联系.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对来说,对于无配偶患者,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大面积推广.
作者:赵霞;王淑霞;杜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CT和MRI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8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食管癌,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本组术前TN分期检查准确率、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评判,并与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30例患者于术前行CT检查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93.3%(28/30),30例患者于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90%(27/30),两种检查准确率与金标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诊断中,CT检查准确率70%(21/30)、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66.7%(20/30),两组检查与金标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应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检查诊断,CT和MRI检查都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均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治疗依据,但CT检查价格较低,操作简单,应用性较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设;濮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针对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的结果予以分析.方法:随机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该地区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12152人,进行抗HCV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12 152名受检人员当中,抗HCV呈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当中有男性135名(概率2.29%),女性79名(概率1.26%).结论:本地区一般人群当中抗-HCV检测出阳性结果的概率和全国基本情况较为一致.
作者:黄利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天花粉是一种中药,属于葫芦科植物,自身具有排脓消肿、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等功能,在治疗黄疸、消渴、口渴及痔痿等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天花粉的外观呈现出不规则的瓣块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直径为1.5~5.5 cm,表面颜色为淡棕黄色及黄白色,有纵皱纹,表皮质地坚实,横切面为黄色的木质,无臭,味微苦.
作者:周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调节性内斜视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调节性内斜视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予以1%阿托品散瞳治疗1周之后进行验光,20天复查之后进行配镜矫正,针对弱视患者实施综合训练,配镜1年之后针对无法矫正眼位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以及屈光状态.结果:配镜1年之后,眼位恢复正常的患者有49例,行手术治疗之后的2例患者,眼位恢复正常;经1年治疗,中度、轻度远视占比94.11%,经2年治疗后,中度、轻度远视占比98.03%.详情见表1.首诊时屈光度平均为(+5.69±1.45)D,经1年治疗后降低为(+4.77±0.89)D,经2年治疗后,降低为(+4.05±0.56)D;治疗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了90.19%.首诊时患者视力平均为(0.35±0.20),经3年治疗之后,视力平均升高到(0.72±0.36).结论: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综合性治疗过程,正规、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视力,帮助患者眼位恢复正常,这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共接诊25例经核磁共振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确诊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患者,分别安排其接受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畸形检出率达到了100%,二维超声子宫畸形检出率为60.00%.结论: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实现三维图像的重建,更利于观察子宫情况,实现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孙宇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优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内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价值,确保内科高危疾病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该院150例内科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75例内科高危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内科高危患者接受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内科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高危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该院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风险事件2例(3.3%),对照组中风险事件8例(13.3%);观察组中护患纠纷投诉事件1例(1.7%),对照组中护患纠纷投诉事件7例(11.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7%.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耳鼻喉科疾病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振兰;连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心律失常展开治疗时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用药方式,分200例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两组,均以胺碘酮展开治疗,100例经静脉推注给药为静推组,100例经口服给药为口服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静推组总有效率为97.00%,与口服组的78.00%对比较高,P<0.05;治疗后,静推组HR是(68±6)次/min,LVEF是(62.3±4.5)%,分别与口服组的HR(74±5)次/min、LVEF(53.6±5.1)%对比较优越,P<0.05;静推组、口服组分别有4.00%、3.00%发生不良反应,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经静脉推注予以胺碘酮治疗效果优越、安全性理想.
作者:陆庆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取324例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把这324例医护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个162例,其中对照组的162例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的手卫生知识的介绍、提供基本手卫生消毒物品等,干预组的162例医护人员在对照组常规手卫生方面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基础上,还调查分析了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次研究的324例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晓率和手卫生执行率的评分,并结合统计学上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162例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的平均得分为81.94分,干预组162例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的评分为96.41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对照组的162例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平均得分为78.86分,干预组162例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的评分为93.75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能帮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溢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营养菜谱法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湘西地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名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身体状况、体重、生活习惯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进行营养菜谱法干预.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对一般均衡营养知识和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营养菜谱干预法对糖尿病患者的一般均衡营养常识与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作用.
作者:张星;楚婷;杜建林;钟典;彭玲英;廖江山;汪校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全面二胎后本区域孕产妇对优生优育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优生知识的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300名我院初次产检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现场填写,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即时收回.结果:只有50%的调查对象掌握了优生的概念;仅有3%的调查对象清楚婚前检查的目的;97%的调查对象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83%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教育.经产妇与初产妇优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对优生优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对部分基础性的知识概念模糊,且存在不少错误之处.绝大多数孕产妇都有获得优生知识的需求.
作者:兰叶;曾帅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尿素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比常规治疗措施,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雄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观察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围生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营养指导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围生期母婴健康状况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指导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围生期孕妇保健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该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一个班级作为观察班(学生人数45),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学生人数49),两个班级的基础护理学均为相同教师授课,对观察班采取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对照班采取常规实验室管理模式,一个学期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比较,并对两个班学生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观察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成绩、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考核成绩、沟通与应变能力考核成绩、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观察班学生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开放形式、开放时间、实验项目安排等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通过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更加满意这种管理模式.
作者:柯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舒适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舒适护理,可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普及应用.
作者:杨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到该院接受诊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5.71% (3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86%(22/3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楠;刘后芹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