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阴道松弛应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陈巧奶

关键词:产后阴道松弛, 盆底康复, 功能,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阴道松弛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Ⅰ类肌和Ⅱ类肌中Ⅳ~V级患者各18例,22.50%;15例,18.75%;治疗后Ⅰ类肌和Ⅱ类肌中Ⅳ~V级患者均31例,38.75%,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后Ⅰ类肌和Ⅱ类肌中Ⅳ~V级构成比明显提高,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的盆底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1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欣母沛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在出血量减少幅度方面的差异.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控制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欣母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出血症状,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潘虹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疗法对70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

    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从2015年至2017年的7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5例,第一组采用中医疗法中中药柔肝整肠法进行治疗.第二组采用开塞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排便间隔时间降低,粪便便质有所改善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等等.结果:第一组治愈29例,治愈率82.86%,好转4例,好转率11.43%,总有效率94.29%;第二组治愈8例,治愈率22.86%,好转18例,好转率51.43%,总有效率74.29%.结果显示第一组高于第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朋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后腹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1~5天内所有患者腹胀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对产妇饮食、活动、腹部按摩、止痛等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妮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出血后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例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脑出血后颅内感染患者,对其中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过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制定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方案,减轻了不良反应造成的影响.结论:临床药师能在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马庆阳;周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探讨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健康指导.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病人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及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护理后病人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规范合理的出院康复指导能让病人快速恢复,规范合理的出院康复指导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目的:对心律失常展开治疗时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用药方式,分200例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两组,均以胺碘酮展开治疗,100例经静脉推注给药为静推组,100例经口服给药为口服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静推组总有效率为97.00%,与口服组的78.00%对比较高,P<0.05;治疗后,静推组HR是(68±6)次/min,LVEF是(62.3±4.5)%,分别与口服组的HR(74±5)次/min、LVEF(53.6±5.1)%对比较优越,P<0.05;静推组、口服组分别有4.00%、3.00%发生不良反应,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经静脉推注予以胺碘酮治疗效果优越、安全性理想.

    作者:陆庆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钢板固定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29±3.77)w,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6.67%,骨折愈合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各为1例,共有3例发生,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仅一例患者存在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有效帮助患者构建肩关节部位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更符合人体生理学特征,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束晖;王树金;王遥伟;吴树华;周立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于血液透析工作的总结及展望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识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输到人体内.透析疗法的产生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大进展.由于透析疗法的应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10%左右;使慢性肾衰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有的恢复了工作能力;同时透析疗法也为肾移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作者:张静;张梅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舒适度为93.6%,对照组为8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8%,对照组为51.2%.观察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良好.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新研究及进展

    目的:探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的新研究及进展.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因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发生P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式,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疏肝健脾法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云县2012~2016年PITC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云县实施艾滋病PITC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云县2012 ~2016年艾滋病PITC检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云县已建立艾滋病快速检测点16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个,2012 ~2016年云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166 456人,其中174例栓出HIV抗体阳性.2012年的艾滋病总就诊人数中0.79%为PITC检测,2016年为2.46%,变化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扩大了检测咨询的覆盖面,对于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检出率效果明显.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对预后效果的影响,仅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患有面部神经麻痹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面部神经麻痹患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应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硫酸铜比重法对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初筛分析

    我国为确保临床医疗机构用血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献血者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是十分必要的[1].根据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颁布的《血站技术操作规范(2015版)》规定,献血者在献血前要采集血液标本的检测[2],文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也规定献血前,要检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血红蛋白(Hb)含量,男性Hb≥120 g/L,或血液比重≥1.052,女性Hb≥115 g/L,或血液比重≥1.050,才能适合献血.硫酸铜比重法检测Hb,因为操作简单,价格经济.一直是常用的Hb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通过用硫酸铜比重法检测3 500份无偿献血者Hb水平,对硫酸铜比重法检测无偿献血者Hb的临床使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采血前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红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病情控制情况和患者依从性.结果:通过干预后,患者的涂片转阴率达到90.2%,高于干预前的67.1%,且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提升,优于干预前,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进行系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于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能量代谢新研究进展

    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心力衰竭作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一旦确诊明确,5年和10年病死率分别为76.5%和87.6%,是心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尽管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现有的治疗仍不能大程度的控制心力衰竭病死率.因此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就心力衰竭能量代谢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珊;金圣宇;金春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面二胎后300例孕产妇优生优育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全面二胎后本区域孕产妇对优生优育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优生知识的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300名我院初次产检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现场填写,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即时收回.结果:只有50%的调查对象掌握了优生的概念;仅有3%的调查对象清楚婚前检查的目的;97%的调查对象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83%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教育.经产妇与初产妇优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对优生优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对部分基础性的知识概念模糊,且存在不少错误之处.绝大多数孕产妇都有获得优生知识的需求.

    作者:兰叶;曾帅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PICC置管时发生心律失常晕厥的抢救护理

    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置管时也可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导管推进困难、局部渗血、导管移位、误穿动脉、损伤神经、少见晕厥、心律失常.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本科室共置PICC 793例.于2017年6月28日在为一位左乳腺癌术后12+年伴骨、脑、肺转移1月患者置入PICC时首例发生了短暂意识丧失、心律失常.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成功为患者安置PICC,病人病情稳定,现将该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许颖;蔡生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观察组44例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97.72%,高于对照组82.2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使患者对普外科护理管理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曾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软件应用体会

    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措施,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对相应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具有减少和消除传染源的作用[1].但是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任务也相对比较繁重,所以开始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软件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以下是在工作中体会和经验.

    作者:彭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对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8~ 10月接收的140对母婴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并且在沐浴、抚触、脐部和臀部的护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理解和印象,大限度内避免由于护理不当对婴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魏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