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于振海
目的:分析奥氮平和氯氮平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服药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服药前均无脑电图异常,服药两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7.14%和51.43%,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服药6周后脑电图异常率为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电图改变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氯氮平相比,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相对较小,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射液在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乌拉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观察组LVESD和LVESV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LVEF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在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能够起到降压和改善患者的心脏指标,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晓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在临床处理中实行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该院62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麻醉处理,分析处理后其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后,治疗期间无死亡患者,术后则由于合并症或者伤势过重而出现6例死亡,死亡率为9.67%,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患者2例,同时并发肺部感染的有4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势较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抢救效果显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显著降低手术的风险,效果显著.
作者:刘光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4 ~2017.4期间收治的8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将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和孕酮(P)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泌乳素(PRL)和促卵泡生成素(FSH)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采取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谢长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纤维塑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纤维塑性小儿支气管炎患儿7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采用改良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通过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15%)与对照组(76.92%)相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干预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明显.结论:针对纤维塑性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改良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患儿疾病的康复,推动医患关系良好发展.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剖析社区慢病管理在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该社区接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6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应用社区慢病管理模式.观察患者干预后血糖与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160例患者当中,有78例的血糖逆转至临床正常水平,逆转率达到48.75%.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45±0.53) 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7.34±1.91) mmol/L,均明显比干预前的(6.59±0.51) mmol/L、(8.81±2.54) mmol/L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HbAlc水平和干预前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 >0.05.和干预前的TG、HDL-C以及TC水平相比,患者干预后的TG、HDL-C以及TC水平更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组干预后对护理管理效果的满意度为96.25%,明显高于干预前的81.2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积极应用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促进相关血脂指标改善.
作者:张辉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证实为腹部创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接受CT诊断与手术治疗,将术后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将CT诊断结果与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诊断结果在脾脏损伤、肝脏损伤、胰腺损伤、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胆囊损伤、膀胱损伤等类型上与术后诊断结果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应用在腹部创伤中有不错的诊断价值,诊断疾病类型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相当,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后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伤口换药与新型敷料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本文将我院门诊换药室实施规范伤口换药与新型敷料管理的时间(2015年12月)作为划分间隔,分别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2个阶段的伤口换药及新型敷料使用工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换药管理、规范伤口换药及新型敷料使用管理.观察两组的换药次数、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伤口换药与新型敷料使用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卞优律;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腹腔镜与胆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结石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该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胆道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份该科室收治的泌尿结石的患者10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华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6年12月0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00例孕产妇和对应的2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成两组,每组有50例孕产妇.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考核结果以及两组的医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孕产妇和新生儿总感染率为1.00%,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
作者:刘淮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胆囊结石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06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中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痊愈,临床有效率并无差异,观察其手术指标情况,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为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为10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对胆囊结石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得到较理想效果,并且可使手术质量提升,对患者创设较小,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阴道分娩初产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尿潴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接收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护理).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盆底肌收缩力、排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各时间段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与排尿状况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初产妇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利于避免产后尿潴溜,能提高产妇排尿与盆底肌收缩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锦华;魏丽;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急诊科室为提升护理质量,自2016年8月起在急诊实施急诊分诊安全护理模式,分别随机选取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前后半年内的各300倒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对两段时期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之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之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尽可能的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与护理要点.方法:将2015.02.01日至2016.12.31日在该院接受化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食欲不振发生率(45.00%)、呕吐发生率(20.00%)、恶心发生率(37.50%)都比对照组要低,各项反应睡眠质量的评分都是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胃肠道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汪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围生期妇女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围生期妇女74例,采用随机划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生期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妇女心理状况评价,并比较护理满意情况.结果:SDS与SAS两组患者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30%(36/37)、(30/3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妇女大多伴有不司程度的负性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 (P <0.05).结论: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补仕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康复组,康复组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平稳后48h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3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月,康复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作者:李杰;汤武装;秦雅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中,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共选取40例经化疗治疗后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以比较护理两组后患者的不同营养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其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闵艳艳;杨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临汾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历经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晋南区域规模大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疗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而且逐步向长治、运城、晋中等周边地市拓展.医院新院区2014年10月29日全面开诊运营后,形成“一院两区”的全面发展模式,新院区项目基本建设政府投资约10亿元,医疗设备投资4亿,占地371亩,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现开放1 200张床位,日均门诊1 500余人次;老院区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现开放300张床位,日均门诊1 000余人次.“一院两区”模式运行下,新院区正处于磨合适应发展期,诸多系统需要安全运行,老院区狭小的就诊区域和陈旧的硬件设施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两院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在院患者、职工的安全就诊与正常工作,保障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消防安全、治安保卫、医疗安全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成为医院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作者:许红星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