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玉杰

关键词:护理干预,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在我院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制作生存质量测定量简表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治疗和后期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大力推荐。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护理后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使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兴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 <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妊娠时患者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便于患者快速恢复,可在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推广运用。

    作者:余燕;孔丽梅;安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四腔心、胎儿左右流出道、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以及三血管切面进行标准切面筛查,对心脏结构予以观察。结果:分娩前期在实施心脏超声筛查过程中,出现漏诊现象,存在1例心脏结构异常情况。孕妇分娩前期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实施检查呈现出的敏感性为92.3%,其特异性高达100%。结论:对于妊娠期的胎儿,在分娩前期予以检查过程中,应采取检查时间延长的措施,以期找到合适的心脏筛查方式,避免漏诊现象发生。

    作者:杜桂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疗法对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2010年1~12月的剖宫产原因,建立心理疗法干预措施模型,从宣传正确的分娩观点,消除两种分娩方式相关知识盲区;树立对产程中疼痛的正确认识;普及科学备孕待产,减低因孕期知识匮乏引起的胎儿问题等多类型的病例,并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配套设备,给予孕妇及家属硬件和软件上的信任感,消除对产程安全的疑虑,调节整个孕期的心理状态,影响选择剖宫产的原因。结果:该院整体剖宫产率整体水平下降,孕妇选择剖宫产原因中涉及个人社会心理因素下降明显。结论:心理疗法通过调节孕妇及家属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个人及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作者:宋丽;王先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法复位与理疗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对比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并比较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和理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该院9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分为三组,A 组、B 组和 C 组患者分别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磁振热治疗和偏振光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和疗效。结果:B 组、C 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A 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 B 组的62.5%和 C 组的59.3%(P <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患者疼痛感的减轻,可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元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是基层医院冠心病防治的首选目标

    目的:探讨贵州山区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特征。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置入支架72例(单支病变36例、多支病变3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未置入支架者为对照组69例,测定血脂及载脂蛋指标包括三酯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 B、载脂蛋白 AⅠ。结果:置入支架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9±0.99)高于对照组(2.54±0.73),呈正相关(P <0.01);置入支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0.37)低于对照组(1.31±0.61),呈负相关(P <0.05);置入支架组 Apo B /apo AI 比值(0.74±0.24)高于对照组(0.61±0.22),呈正相关(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中上述三项指标均进入模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 值(3.549)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2)。结论:(1)本研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可用于评价患冠心病危险性。(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对冠心病的评估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Apo B /apo AⅠ比值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评估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于雪黔;周超;程坤;杨胜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02例,对这102例癫痫患儿进行脑电图诊断,并且对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价值进行评定。结果:102例患儿中有90例患者诊断脑电图异常,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描记发作。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诊断价值高、脑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的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平均6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试验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并可以应用到临床。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瘀血”谈便秘

    目的:探讨便秘从瘀血论治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总结瘀血病因病机、瘀血病症特点与便秘关系的论述及如何从瘀血来论治便秘。结果:多数学者认为便秘基本病机为邪滞大肠,腑气不通或肠道失养,推动乏力,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便秘日久正气亏虚,不能行血,致脉络瘀血阻滞,与瘀血关系甚为密切。结论:对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通下润肠所能完全解决,若从瘀血论治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8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COPD -PI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该院 COPD -PIF 患者8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60例患者为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IPF 组:FEV1(% Pred)、FEV1(%)的占比较慢性 COPD -IPF 组患者更高,而 FVC(%Pred)则较慢性 COPD -PIF 组更低;IPF 组低氧血症发生率71.43%低于慢性 COPD -PIF 组61.90%,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当COPD 患者伴有低氧血症或者是呼吸衰竭,需防范 COPD -PIF;HRCT 对临床诊断 COPD -PIF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陈苗;胡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目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当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并且尝试着提出对策进行解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出现了一定的误差的血液标本60例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造成血液样本当中出现了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外界原因和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误差。结论:血液样本出现误差会造成医生对患者诊断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血液样本当中的误差概率,医疗机构的各级部门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保证样本准确。

    作者:董益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健康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社区高血压的慢病管理现状,为在本社区中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中2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随访12个月的血压控制率、药物使用及调整情况、生活方式与接受管理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管理患者依从性从管理前的78.5%提高到97.5%,知晓率也从原来的70%提高到97%,体重有所减轻的患者达到164人,能坚持以各种方式进行适当运动人数达到125人,大部分患者均能按时预约进行健康体检及随访,92.32%的患者能完全配合医生的管理。结论:本社区中高血压的整体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高,以社区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可以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唐玲丽;周方勇;黄家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自动酶免仪加样针携带污染分析与改进

    目的:以检测丙肝抗体为例,探讨增加酶免仪加样针洗涤次数减少携带污染,从而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丙肝抗体强阳性标本及28例阴性标本按一阳一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测,通过改变加样针洗涤次数(由10次增加至15次),观察携带污染发生情况。结果:加样针洗涤10次时,阴性标本有3例出现假阳性,洗涤15次时未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合理增加加样针洗涤次数(15次),可降低携带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作者:郭煜;武彩虹;张龙;史连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接受多样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该院的40例狂躁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是20例。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多样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使用 NOSIE 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人际关系、社会能力等方面改善程度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对躁狂症患者提供多样化健康教育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起到帮助,让患者社会功能得到改善,护患关系也比较和谐,避免了呼唤纠纷,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更加轻松有序,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冷文君;覃事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内翻角度明显降低,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步态明显改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时,采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足内翻角度,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秀琪;何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抢救中注射生长抑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8名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一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生长抑素。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抢救观察分析,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临床症状及相关重要指标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小于观察组。结论: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抢救中使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对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学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诊断和影像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为实验对象,30例患者经病理的证实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0例骨髓瘤大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盆骨等部位。在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少数患者出现骨质硬化。结果:对比数据发现,X 线诊断敏感性及 X 线诊断准确性和 CT、MRI 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 与 MRI 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 X 线、CT 以及 MRI 进行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的表现特性较强,X 线平片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评估,CT、MRI 适合早期病变和骨质破坏等病症,可以结合 X 线共同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骨髓瘤影像学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史万旭;周福兴;安慧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超导可视下和常规盲目下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患者应用超导可视、常规盲目人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从众多无痛人流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行不同手术疗法治疗,于临床术后评定不同手术疗法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总率5.0%和对照组25.0%相比,临床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临床无痛人流期间采用超导可视人流术作用明显,可缩短收缩时间,减少子宫损伤度,值得学习。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 -PA)两种方法同时对69例梅毒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 >0.05), TRUST 方法在Ⅰ期和Ⅲ期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85.4%和66.7%,Ⅱ期梅毒为100%;TP -PA 方法除在Ⅰ期梅毒时阳性率为92.7%,其他各期都达到了100.0%。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实际,可采用任何一类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作为筛查试验,然后用不同原理的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来做确认试验。

    作者:李海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