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海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引发 AL 产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 AL 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式分析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呼吸道42例(48.84%),胃肠道19例(22.09%),口腔17例(19.77%),泌尿道8例(9.30%)(P <0.05);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也越大;外周血粒细胞数量越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越低;革兰氏阴性菌是引发 AL 患者产生感染事件的主要病原菌。结论:全面分析 AL 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能够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借由对照分析证明其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该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肛肠科患者76例,按照本人意愿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或舒适护理,每组患者3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护理手法,舒适护理组则采用心理及生理双向舒适护理法进行护理。结果:借由患者出院身体情况分析与针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可知,舒适护理满意度高达100%,并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相较于满意度仅为84.21%,并出现6例并发症患者的常规护理更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结论: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临床护理中拥有极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作者:徐文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进行平分,观察组、对照组各为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将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止泻、补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组间差异(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快速康复。

    作者:孙箭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革兰染色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妇科炎症发病的病原体比较复杂,而对其检测的方法与比较多,相比于生理盐水法、KOH 镜检法等,格兰染色法检测更准确、更简单快捷,而且成本比较低,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格兰染色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菌大小、形态、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大的作用是鉴别细菌。本文介绍了格兰染色的原理及方面,阐述了格兰染色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大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低体温手术室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过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的低体温护理中采用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燕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针对在分娩后访视的过程当中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访视的102例产妇,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通过上门访视来了解产妇以及新生儿出现的情况,并且尝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102位产妇当中,在进行了产后访视之后发现,出现了母乳喂养方面、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产妇的会阴伤口出现感染以及新生儿黄疸和红臀等不同方面的情况。结论:在产妇分娩之后及时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展开访视,可以及时发现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直接提升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产后发病的概率。

    作者:姚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内翻角度明显降低,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步态明显改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时,采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足内翻角度,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秀琪;何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吸唾技术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吸唾技术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口腔修复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4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71例,试验组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吸唾技术,对照组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常规操作,不行吸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口腔条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行修复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疼痛、炎症、修复体损坏、咀嚼功能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在医生操作时行吸唾处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不适,帮助节省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口腔条件,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避免护患纠纷的有效方法。方法: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当前护患纠纷产生的诸多原因,探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护患纠纷的产生既有护理人员工作疏失所导致,也有不良的医疗环境所导致。结论:提高护士执业水平,提高有效沟通能力,提高法律意识,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做患者的朋友、亲人是当前预防护患纠纷产生的几大方面。

    作者:那敏;高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家属的风险管理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艾滋病患者家属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家属共63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的疾病防护知识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指导。结果:63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中,有4名在研究开始前通过检查显示为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在风险管理结束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期13~25个月,没有家属受到艾滋病的病毒感染。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降低艾滋病患者家属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思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未伴发心房颤动为对照组,伴发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HISS 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还可以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运用推广。

    作者:韩靖;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儿的感染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景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探讨

    目的:研究并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手术的费用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低,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术式进行选择。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74例 LC 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SAS 评分、VAS 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AS 评分、VAS 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LC 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对产妇健康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妇健康情况及新生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正常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接受系统性产后访视,对两组产妇健康情况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801,P <0.05);观察组新生儿头围、体重、身高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访视可改善产妇健康状况,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作者:谢良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经临床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相同,但增加了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种护理方式配合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0%(P <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增加。

    作者:杨璨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临床湿疹的优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新生儿临床湿疹的优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临床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采用优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新生儿湿疹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组,两组患儿的湿疹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理干预对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患儿临床湿疹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曾世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外伤后增生性瘢痕84例

    目的:对于外伤后增生性瘢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计16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6例患者主要是采用在患者的伤口处涂抹瘢痕止痒软化膏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则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保证两组患者除在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的一致性,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5.2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有着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伟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运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胃肠恢复以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时,再给予专科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韩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对疑似为异位妊娠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HILIPS -iu2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论:该研究采用的经阴道超声检出率较高,而且无需充盈膀胱,不会受到患者脂肪、体型等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朝侠;洪素丽;陈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