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雨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避免护患纠纷的有效方法。方法: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当前护患纠纷产生的诸多原因,探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护患纠纷的产生既有护理人员工作疏失所导致,也有不良的医疗环境所导致。结论:提高护士执业水平,提高有效沟通能力,提高法律意识,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做患者的朋友、亲人是当前预防护患纠纷产生的几大方面。
作者:那敏;高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应用七氟醚和丙泊酚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102例小儿烧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研究,根据麻醉的药物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维持)和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维持)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七氟醚组麻醉诱导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11.9±1.2)min 明显短于丙泊酚组(23.9±3.2)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烧伤手术麻醉时采用七氟醚麻醉能满足麻醉的要求,更适合小儿烧伤手术麻醉中使用。
作者:赵云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时间范围本院接收的5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临床超声乳化吸除术,研究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就两个组别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7 d 后视力(0.5±0.1)、治疗30 d 后视力(0.8±0.2)及手术时间(11.1±1.5)min 相较于对照组(0.4±0.1)、(0.5±0.1)、(16.7±2.3)min 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出现虹膜前房异常患者1例,后囊破裂患者1例,角膜水肿患者1例;对照组出现虹膜前房异常患者1例,后囊破裂患者1例,角膜水肿患者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相比对照组16.0%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应用于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满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视力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临床借鉴普及意义。
作者:闫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妇科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82例妇科痛经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痛经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tients,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giving the control group,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of 41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y dysmenorrhe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寸龙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7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均为36例。对常规组患儿实施一般护理,对优质组患儿实施科学优质护理。结果:优质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患儿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可帮助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儿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作者:张卫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患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的6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患儿接受了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红霉素静滴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体征改善、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8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4.19%,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9.38%,对照组是35.48%,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临床中小儿肺炎患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临床中症状改善,体征改善要比红霉素优秀,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所以我们推介临床中小儿肺炎患者选择该种治疗方式,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佳;高丹;付雪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基于酶循环放大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Raman 信号分子放大技术对凝血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 DNA 循环信号放大分子的生物传感器,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 DNA 循环放大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结论:这一技术的合成相对容易,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良好,在蛋白质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昌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未伴发心房颤动为对照组,伴发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HISS 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还可以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运用推广。
作者:韩靖;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该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90例,分别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综合干预优质护理,对照组45例重症患者选择常规的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症患者病情恢复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病情的恢复率及恢复质量,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和感染,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从根本促进病情的好转。
作者:张剑;蒋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常见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所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在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2 h 后出现低血压现象的概率高,这是由于患者体液超滤过多和血容量循环不足所致,是低血压常见因素,而诱发低血压的常见因素包括患者高龄、透析期间饮食量过大、透析膜生物相容因素等。结论: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期间,需严格控制患者饮食,避免患者体重增加,对透析期间的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陈明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产后抑郁症产后常见疾病,以产前无精神疾病的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孤独、焦虑、睡眠障碍、处事能力下降、角色转换不适应、对生活缺乏信心等,也有患者出现头痛、全身疼痛、失眠等症状,为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之一。本病典型的症状在产后10 d 左右开始出现症状,4~6 w 症状为明显,可持续6~8 w 或者更长,部分患者经过调整可以自愈,但也有个别持续可长达数年,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国外学者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0%-15%。国内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11.4%~38.7%之间,可能与物质条件、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条件、地域文化差别以及评判标准不同有关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整体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与我国独特的家庭文化及社会关系有关。产妇情绪的变化不仅对产妇健康及婴儿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家庭及社会的和谐。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生育健康列为全球战略,将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列为WHO“千年发展目标(MDGs)”重点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产褥期精神保健意识的增强,本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学者的重视[1~5]。
作者:昝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使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元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50例慢性附件炎的中医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慢性附件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附件炎,操作简便,医疗费用相对较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临床上成人斯蒂病与布氏杆菌病不仅在临床症状,而且检验上都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论述来鉴别成人斯蒂尔病与布氏杆菌病。
作者: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2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同期普通型前置胎盘孕产妇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总结其防治措施及对母婴造成的危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产时、产次、产后出血、子宫动脉结扎与切除以及胎盘植入、数学情况均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进行计划分娩并全面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至关重要。加强孕期保健,落实产时预防及产后出血抢救措施,确保孕产妇无性命危机。
作者:赵彩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来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是坚持治疗组,使用抗高血压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是基本未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效果病情缓解度,并探讨对于发病类型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组经过抗高血压治疗实验组相对于另外的对照组来说,治疗的效果较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率较高,经过治疗后,对于促使患者康复还有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需要给予抗高血压治疗。结论:抗高血压治疗这种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抗高血压治疗。
作者:卞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该社区高血压的慢病管理现状,为在本社区中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中2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随访12个月的血压控制率、药物使用及调整情况、生活方式与接受管理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管理患者依从性从管理前的78.5%提高到97.5%,知晓率也从原来的70%提高到97%,体重有所减轻的患者达到164人,能坚持以各种方式进行适当运动人数达到125人,大部分患者均能按时预约进行健康体检及随访,92.32%的患者能完全配合医生的管理。结论:本社区中高血压的整体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高,以社区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可以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唐玲丽;周方勇;黄家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1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0个月,41例患者中,11例为优,19例为良,7例为可,3例为可差,优良率为73.17%。结论:临床上给予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 ICU 重症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1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雨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对比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该院超声科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对比超声检查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灶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等。结果:比较两种疾病的超声临床诊断符合率,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分别为93.0%、90.0%(P >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比相关血流阻力指数,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与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均远远小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但子宫肌瘤的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却远远高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但配合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分析,能进一步提高两种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郑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