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抑郁的诊治

昝庆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精神疾病
摘要:产后抑郁症产后常见疾病,以产前无精神疾病的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孤独、焦虑、睡眠障碍、处事能力下降、角色转换不适应、对生活缺乏信心等,也有患者出现头痛、全身疼痛、失眠等症状,为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之一。本病典型的症状在产后10 d 左右开始出现症状,4~6 w 症状为明显,可持续6~8 w 或者更长,部分患者经过调整可以自愈,但也有个别持续可长达数年,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国外学者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0%-15%。国内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11.4%~38.7%之间,可能与物质条件、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条件、地域文化差别以及评判标准不同有关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整体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与我国独特的家庭文化及社会关系有关。产妇情绪的变化不仅对产妇健康及婴儿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家庭及社会的和谐。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生育健康列为全球战略,将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列为WHO“千年发展目标(MDGs)”重点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产褥期精神保健意识的增强,本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学者的重视[1~5]。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提取该社区老年冠心病病人100例实行护理干预,体会观察对病人护理的效果。结果:被护理干预的病人均得到效果较好的护理,病情得到较好改善,且老年人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其疾病加重的风险,且在护理干预下,冠心病病人的诸多症状均有改善,自我防护、护理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积极的意义,其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朱王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了2015年1~6月该疾控中心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比护理前后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

    作者:孟亚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展开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社区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治疗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同期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作对照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常规管理方案,对2组入选患者血压值、脑卒中症状发生几率等指标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经完成救护工作,治疗组入选患者收缩压值(119.65±8.77)mmHg,舒张压值(79.88±4.66)mmHg,对照组分别是(137.23±10.97)mmHg 和(94.11±6.56)mmHg。且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并发脑卒中,对照组中有38例,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推行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还能够避免脑卒中症状的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潘于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肺部感染率差异。结果:常规组患者满意度76.0%,肺部感染率12.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0%,肺部感染率2.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冷思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探究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王昭敏;南勇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服务,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高达97.15%,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达到74.29%,研究组病人在皮肤瘙痒的控制情况方面,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本人皮肤瘙痒控制有效率,缓解病人痛苦,极大的缩短病人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该护理方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46例出血及内瘘渗血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对出血及内瘘渗血患者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不良情况发生,无死亡患者。经过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的出血、渗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内瘘渗血的进行护理干预和预防,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兆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针对在分娩后访视的过程当中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访视的102例产妇,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通过上门访视来了解产妇以及新生儿出现的情况,并且尝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102位产妇当中,在进行了产后访视之后发现,出现了母乳喂养方面、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产妇的会阴伤口出现感染以及新生儿黄疸和红臀等不同方面的情况。结论:在产妇分娩之后及时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展开访视,可以及时发现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直接提升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产后发病的概率。

    作者:姚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抢救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技术在抢救新生儿呼吸系统急性病变治疗时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气胸的护理体会。结果:该患儿抢救成功。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时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挽救危重新生儿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跟娣;张翠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孕期产检与产前诊断论述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下一代人口素质的重视也较前明显提高。长期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30多年后,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人口已明显向老龄化,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消退。近二胎政策放宽,经济发展,适龄女性晚婚晚育,可以预见高龄产妇将会越来越普遍。为了可持续的进一步发展,更加突出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与悠关性。孕期产检和产前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勾宪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死亡病例,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玉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3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病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收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双柏散外敷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病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可以使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雷东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阑尾畸形3例报告

    双阑尾畸形极少,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0.008%~0.24%[1],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并不罕见,我科发现的3例均发生在同一年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9岁,住院号11-000242,因“右下腹疼痛2 d”急诊入院,伴有发热,达38.5℃,在当地诊所予以抗感染治疗,腹痛无明显缓解。入院时查体:T 38.3℃,P 92次/分,R20次/分,精神萎靡,急性病容,被动体位,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偏内侧压痛(+),反跳痛(+),Rovsing 征阳性,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占83.6%,胸片未见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腹部肠管散在积气影,腹部彩超提示盆腔积液。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当日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右下腹及盆腔脓液约100 ml,盲肠前位探及阑尾,约3 cm ×1.0 cm ×1.0 cm 大小,局部发黑,头端坏疽改变,未穿孔;另距其根部约2.5 cm 盲肠壁腹膜后扪及一条索状组织,打开侧腹膜游离后见其约6 cm ×0.8 cm ×0.8 cm 大小,紧贴盲肠壁,充血水肿,系膜较短但完整,考虑为双阑尾,分别行阑尾切除后关腹。术后病理诊断:(盲肠前位)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证实为双阑尾炎。

    作者:马文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 <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妊娠时患者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便于患者快速恢复,可在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推广运用。

    作者:余燕;孔丽梅;安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0例为对象,驱组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在治疗满意率为97.78%,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CU 重症护理应用心理护理的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 ICU 重症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1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雨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比较,一方面可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消除肺炎支原体,另一方面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儿耐受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瘀血”谈便秘

    目的:探讨便秘从瘀血论治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总结瘀血病因病机、瘀血病症特点与便秘关系的论述及如何从瘀血来论治便秘。结果:多数学者认为便秘基本病机为邪滞大肠,腑气不通或肠道失养,推动乏力,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便秘日久正气亏虚,不能行血,致脉络瘀血阻滞,与瘀血关系甚为密切。结论:对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通下润肠所能完全解决,若从瘀血论治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精神科患者穿病号服依从性因素分析及探讨

    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统一着装病号服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对该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发放调查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总结。结果:本组患者191例,穿病号服依从性,非常愿意69例,基本愿意60例,不愿意和迫不得已62例。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利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该院50例过敏性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则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3.04±1.33)d 比对照组(4.78±1.52)d 短,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采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宗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