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坏死早期关节置换与晚期关节置换疗效观察

齐维林;熊兵;王泗京;李珣;刘波;赵明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早期关节置换, 晚期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早期关节置换与晚期关节置换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关节置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晚期关节置换,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关节置换,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为(92.78±4.1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81.05±4.35)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早期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较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在煤工尘肺诊断中的案例分析

    目的:根据实际案例探讨对煤工尘肺诊断中肺结核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方法:煤工尘肺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诊断时间的不同而变化,1986年以前按1963年相关的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1986~2001年按《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5906-1986),2002-2009年9月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诊断,2009年10月份以后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诊断.具体诊断由多名具有尘肺诊断资质的执业医师共同完成.结果:在本研究所涉及的680例煤工尘肺肺结核患者的研究表明,煤工尘肺诊断中肺结核主要与尘肺严重程度、接尘工龄、煤工工种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尘肺合并肺结核时,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单纯尘肺,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恶化是煤工死亡的主因,同时尘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无显著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而煤工尘肺合并结核后的病情进展快,使得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肺结核是煤工尘肺的主要合并症,在煤工尘肺的诊断中至关重要,确诊煤工尘肺患者是否合并肺结核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此外要注意对于尘肺结核的防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居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对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的病人择期实施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经过专科医师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的需要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60名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使用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内膜癌切除术,对照组使用开腹切除子宫内膜癌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治疗组病人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患有子宫内膜癌的病人实施腹腔镜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有效率,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良好的方法.

    作者:王常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妇女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妇女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总结该院计划生育科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为70例老年妇女患者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术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当中,共有68例患者顺利取出节育环,2例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顺利取出节育环.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取环过程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水中毒情况,在后续的临床康复护理过程中逐渐平稳;出现人流反应综合症的患者有3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疾病症状消除.结论:老年妇女受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类基础疾病较多,机体耐受性较差,在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大,临床康复护理应将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作为实施重点,完善相应的手术准备工作,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状的观察与护理,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的整体质量.

    作者:邢泽红;蒋锐;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经胎儿口裂扫查诊断腭裂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经胎儿口裂扫查诊断腭裂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接受二维超声诊断的孕产妇9000例,经口裂对胎儿硬腭和软腭进行扫查,同时经颌下三角进行相应扫查.结果:经口裂扫查腭裂检出率100%,经颌下三角扫查检出率31.3%,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腭裂分类中,仅1例Ⅰ度腭裂误诊为Ⅲ度腭裂,无漏诊情况.结论:通过胎儿口裂利用二维超声诊断胎儿腭裂,效果显著,诊断价值高.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结果和特点.方法:根据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210例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选取其诊治过程中CT的应用和作用以及CT诊断特点,与对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图像特征,并且对CT诊断优势做进一步分析说明.结果:210例患者中85例患者确诊为硬膜下血肿,CT特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骨内板下见半月形或新月形高密度阴影,以及面积较广的双凸形高密度阴影,可见明显的中线位移.125例患者确诊为硬膜外血肿,CT特征主要表现为影像下见局部半月形高密度阴影区.结论:CT影像能够良好、清晰、有效地分映出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主要特征和特质,并给予区分,可作为临床对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常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聂新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加以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接收的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后者予以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血糖值(FPG、2hPG、HbA1 c)对于本组治疗前及甲组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甲组(P<0.05).结论: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者实施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值得推行.

    作者:王育林;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病案首页填写缺陷与控制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病案首页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病案首页填写差错的发生.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整改之前)与2015年1~10月(整改后)本院病案首页填写方面的资料,分析病案首页填写所存缺陷,提出相关控制措施,并予以落实,比较分析整改前后病案填写差错情况.结果: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缺陷有转归不准确、出院诊断顺序混乱、损伤中毒外部原因不明确、入院情况不完整以及院内感染等,整改后病案首页填写差错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病案首页填写所存缺陷的分析施予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时且有效地予以改进,加强全程质控和终末质控,对于减少病案首页填写差错率和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桂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双眼复视针刺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均来自于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开展研究,以随机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两组均施予常规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加施针刺,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比对照组(76.5%)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常规治疗中加施针刺,可提高治疗效果,推荐应用于临床.

    作者:明春平;裴付彬;高鸿亮;鲁博文;杨忠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该院皮肤科收治的7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奥深治疗,常规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皮炎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52.5%)和总有效率(85.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愈率(28.5%)和总有效率(54.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6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留置针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影响因素主要有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操作因素、药物刺激、患儿自身因素、固定及封管方法不当等.本组66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后,留置时间达4.56 d,除1例堵管和1例意外拔管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留置针时间,提高留置针使用价值.

    作者:杨宝芬;常红;赵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氯芬酸钠栓和维生素E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比较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和维生素E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前来就诊的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B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6%,显著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在5个月的治疗期间,疼痛感在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B组患者.结论: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126例,依照其患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分别为53例及73例.对两组资料做回顾式分析处理.结果:在126例急性脑出血病患中,心电图异常病患91例,所占比例为72.22%,其中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46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86.79%;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45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61.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ST-T波变化、Q-T延长、异常Q波、T波变化及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出现会导致病患的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应在今后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着重注意此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还可将此作为疾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肾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肾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评价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21.6±5.09)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7.2±6.82)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1.33%;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33%,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肾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作者:王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水平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治疗结果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探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诊治并且进行生产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病人作为高血糖组,在同期选取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生产情况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出现妊高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早产等情况大于对照组,且高血糖组的剖宫产率较之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十分巨大,需及时诊断治疗,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水囊压迫与纱布填塞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水囊压迫与纱布填塞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诊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水囊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纱布填塞止血.记录两组患者24 h出血情况、手术时间、留置物时间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均得到一定缓解.在对患者手术时间以及留置填塞物进行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填塞物数量也少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水囊压迫止血与纱布填塞止血有着同样的效果.此外,水囊压迫止血还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留置物时间,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曹林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患者接受动力取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某院对接收的72例精神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32例病例,观察组有4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抗抑郁症治疗,观察组是用动力取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1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10,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抑郁症患者临床中使用动力取向治疗的效果更加好,临床有效率高,情绪趋于稳定,自我能力得到了恢复,能够对他人表示理解,各项指标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寇金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在抗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观察及评估中药应用于抗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盆腔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0.00%,复发率分别为2.22%和17.78%,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抗炎治疗中,加以中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复发.

    作者:朱立云;吴小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管齐下解决留置胃管难题

    目的:分析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置入胃管洗胃,观察组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57.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94.57±20.64)s、(241.28±30.14)s,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文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常规组单一应用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尿、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7.1%,高于常规组的(85.3%,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采取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测外周血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结核科就诊的患者共95例,将结核潜伏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曹琳;王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