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军
目的:探讨痰标本真菌涂片与培养阳性结构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000例送检痰液标本,涂片并镜检菌丝与真菌孢子,采取真菌培养.结果:本组检出100例酵母样真菌中,a组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确诊、临床诊断标准5例(45.45%);b组、c组、d组同时血培养阳性1例(1.14%);拟诊15例(17.05%);其他72例无诊断价值(81.81%).共检出20例丝状真菌,a组符合确诊、临床诊断标准5例(1.43%);b组符合拟诊标准1例(100.00%);c组、d组中符合拟诊标准4例(33.33%).结论:临床两次以上痰液标本真菌检验结果阳性诊断价值较高,与酵母样真菌相比,丝状真菌阳性检测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骆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使用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孤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2h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 h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调整内分泌的紊乱,并对月经周期进行调节,促进卵泡的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护理.方法:随机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病例数各10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例入院治疗时间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和对照组(75.0%)相比较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提高疗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丽;任振芳;贾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针对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急诊治疗方法与时机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6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各18例,全部进行急诊治疗,A组开展内科治疗,B组开展外科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且研究治疗时机.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B组高(P<0.05).结论:准确把握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治疗时机,使用合理的急救方式,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杨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从某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岗的护士职工中抽取20名,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编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名.研究组实施专科护理培训,对照组未进行普外科专科护理培训,采取问卷调查法,统计普外科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并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率、缺陷率和失误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0%)的护理质量缺损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18.0%),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护理质量缺损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与法律意识、护理排班不合理、出现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记录不规范.结论:对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专科培训,提升其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对于防止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韩雪娟;王树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对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小鼠40只进行心衰模型复制,心衰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醇脂组及黄芪多糖+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脂组,每组10只,未经干预的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的治疗干预对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模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黄芪多糖组的核因子-κB水平明显降低,补体片段C3 c水平明显较高(P<0.05);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醇脂组的核因子-κB、疫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较低(P<0.05);黄芪多糖+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脂组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较低(P<0.05),而补体片段C3 c水平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中药黄芪多糖联合西药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醇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但提高补体片段C3 c水平.
作者:柴连海;郑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ICU病房中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对护理人员进行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管理相比,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幸福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在ICU护理管理中推广运用.
作者:孔丽梅;余燕;张朵朵;鲍燕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使用了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数据有所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数据较治疗前变化非常明显,二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该药物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肖逸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呼吸科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55例,其中对照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者的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70.9%,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长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同时提升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处理后对治疗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到该院急诊进行处理的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40名作为研究目标.再选择未进行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40名病人进行对照.总结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急诊进行处理的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的住院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进行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的住院治疗效果.结论:对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进行及时的急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治疗效果,避免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崔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患者接受动力取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某院对接收的72例精神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32例病例,观察组有4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抗抑郁症治疗,观察组是用动力取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1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10,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抑郁症患者临床中使用动力取向治疗的效果更加好,临床有效率高,情绪趋于稳定,自我能力得到了恢复,能够对他人表示理解,各项指标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寇金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80例呃逆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初次行PCI手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非靶向病变情况分为进展组、无进展组,测定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Lp-PLA2活性.结果:无进展组的CHD水平(3.48±0.64)mm-Hg/L,明显低于进展组的[(4.67±0.17)mmHg/L,P<0.05].无进展组的Hs-CRP水平、Lp-PLA2活性水平明显低于进展组(P<0.05).结论:非靶向病变无进展组的Lp-PLA2活性较高,Lp-PLA2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素.
作者:颜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产科是超声诊断应用广泛的领域之一,其应用价值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避免了X线对母儿的不良影响[1].超声检查既能直接观察到胚囊暗区、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或胎儿胎动,也能对节育器的形态、型号、位置与胚囊的距离进行准确的判定[2].本文对我所2006年1 月至2015 年6月67例带环妊娠的超声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肺汤加减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机械通气的7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按照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POD并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中药汤剂(补肺汤加减)内服,对照组予等量温水内服,其余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窗出现时各项生理指标(MAP、RR、HR、动脉血气的pH值、PaO2、PaCO2)无显著差异(P>0.05),但脱机成功后各生理指标除MAP外均差异显著(P<0.05),而且出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P<0.05),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VAP发生率、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补肺汤加减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可以缩短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及总住院时间,减少VAP、再插管、死亡率,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陈一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根据我国当前医院的门诊访问率来看,感染科是访问率高的一门门诊科.感染科患者大多都患有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的感染性疾病,与普通疾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该科室中,其护理人员所承担的感染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门诊科室,极易给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工作风险,对此,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机率的发生,本文针对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展开分析,并根据风险内容提出有效对策.
作者:李淑利;齐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痢疾杆菌的药敏实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采集的粪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痢疾杆菌的分离,对得到的30例痢疾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从药敏试验结果得知,痢疾杆菌对于奥格门丁耐药率是10%,诺氟沙星是6.7%,磺胺、四环素以及氨苄西林等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应该根据痢疾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吴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结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部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本组1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81例有发热症状,75例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80例有紫绀症状.血生化指标显示LDH升高患者共108例.患者胸片影像学以肺部纹理改变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改变(P<0.05).经治疗后,112例治愈,13例死亡,另3例转ICU观察.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紫绀、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血生化LDH升高显著,胸片显示患者多有肺部纹理改变征象.确诊后及时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郭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使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50位患有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的150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50位病人进行诊治之后,显效的病人达到82位(54.7%),有效病人有53位(35.3%),有15位病人治疗无效导致死亡(10%),总有效率为90%,死亡率为8%.结论: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依照不同症状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这样能获取很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检查的20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前胎儿体重进行超声预测检查.在新生儿出生30 min内进行体重测量.并在孕妇分娩前的72 h内对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宽度、股骨长度进行测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前进行的超声测量的FL、BPD、AC的数据值,与出生后新生儿体重数据值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准确预测胎儿体重,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曾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