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红
目的:进一步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护理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6例,并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血糖仪使用以及尿糖测定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参照组(96.6% VS 74.1%,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满意,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胡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以随机选取的苏州市公众为调查对象,了解苏州市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倡导无偿献血、关爱健康、拯救生命的全民意识,为社会卫生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郝利娜;丁荣敏;陈静;陈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强化胰岛素用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105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的时间、白细胞的异常天数、持续发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降低炎症介质(CRP)的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脓毒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该院神经外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心综合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本研究中的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指标,进而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5%;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22例,缺血性脑卒患者中8例,经统计分析得知出血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脑心综合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秦敏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精神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所接收重症精神病患者156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T3、T4、FT3、FT4,并采用免疫放射法对 TSH 进行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单项、部分指标异常的患者占23.08%(36例),其中,单项 T3升高者占1.28%(2例),单项 T3降低者占0.64%(1例),单项 T4升高者占2.56%(4例),单项 FT3升高者占0.64%(1例),单项FT4升高者占2.56%(4例),单项 TSH 升高者4.49%(7例),单项 TSH 降低者占2.56%(4例),T3、FT3同时升高者占2.56%(4例),T4、FT4同时升高者占3.85%(6例),FT3、FT4同时升高者占1.92%(3例)。甲状腺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的76.9%。结论:重症精神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检查甲状腺功能对于指导精神科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元光;殷雪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科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此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2组肿瘤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83.5%,实验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90.0%。目标达成率为98.5%;进步率为5.43%。结论:在肿瘤科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可以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玲;徐玉梅;敬丽娟;何霞;邓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哮喘疾病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120例哮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增加茶碱类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优秀,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哮喘患者可以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的降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其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吴素蓉;李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1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表层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表层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表层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时,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糜烂通过利普刀和微波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宫颈糜烂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利普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微波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宫颈糜烂患者通过利普刀进行治疗效果优于微波治疗,尤其是针对中度宫颈糜烂以及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郭玉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本社区医院2013年至2015年接收的预防接种患儿共37例,均出现不良反应。观察其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再制定出针对性应对方案。结果:本院接收的37例患儿中,其不良反应涉及:2例(5.41%)昏厥;21例(56.76%)全身反应;5例(13.51%)偶合反应;9例(24.32%)局部反应,患儿不良反应类型以全身性反应为主(P <0.05),予以对症处理后,所有入选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都已消失。结论:本院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不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预防接种程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复诊率,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本地的两家公立医院和两家私立医院的40名口腔科医生是否采用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口腔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医院口腔科的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私立医院。结论:掌握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是每一位口腔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的专业性技能,调节好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的位置,熟练传递医疗器械,时刻保持医疗区域的清洁卫生,才能够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感、复诊率、依从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作者:张兆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基层医院发展过程中,麻醉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前,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麻醉药物管理不全面、麻醉医生综合素质偏低、麻醉科规章制度不完善等,为了提高麻醉科管理的质量,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基层医院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1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采取镇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状况。结果:比较各时间点两组 Ramsay 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研究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为(7±0.4)mmHg、(2.3±1.0)次/min、4%、(1.9±0.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2±1.1)mmhg、(5.3±2.1)次/min、9%、(2.9±1.1)次/min,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处理的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心率、呼吸、血样饱和度等指标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所以,此方式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杭州地区脂肪性肝病(FLD)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杭州地区医院门诊检查证实为脂肪性肝病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年龄越大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脂肪性肝病、高甘油三脂、高总胆固醇、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例数比较多,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复杂,危险因素比较多,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控制患者体重,保证各项指标正常,进而达到预防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在统计学指导下选取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数量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性治疗措施相同的时候,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P <0.05);且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很显然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选择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7~12月期间儿科所收治患儿共12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7~9月为对照阶段,共纳入患者709例,以2015年10~12月为实验阶段,共纳入患者542例。对照阶段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实验阶段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案。对比观察对照阶段、实验阶段儿科科室护理差错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阶段中,儿科科室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85%(10/542),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1.11%(6/5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理念及相关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件、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确切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史彩霞;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应用血脂检测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5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分别设置为急性组和慢性组,选取同时期内15例到本院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并设置为对照组。通过血脂检测,对三组对象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慢性组和对照组,急性组血液中的 TC、TG、LDL -C 含量较低,HDL -C 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 <0.05)。相较于对照组,慢性组血液中的 TC、TG、LDL -C 含量较低,HDL -C 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疑似阑尾炎患者,通过血脂检测方式进行鉴别诊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急慢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于秋红;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