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雁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中应用巴德针穿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巴德活检针穿刺进行诊断,分析乳腺外科中应用巴德针穿刺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将穿刺标本送检,所得病检报告为:乳腺恶性肿瘤30例,其中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8例,黏液性腺癌3例,大 B 性淋巴瘤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30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再行石蜡及免疫组化对照,诊断符合率为100%;乳腺良性疾病22例,其中肉芽肿性炎3例,乳腺增生病10例,纤维腺病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6例,22例患者均行单纯肿物切除术,再行活检对照,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乳腺外科中应用巴德针穿刺技术,诊断准确性高、简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涛;信洪强;杨东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髋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脱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治疗的196例患者,其中胫神经损伤的患者为59例,腓总神经损伤119例,联合损伤18例,对患者均采用脱位复位、坐骨神经痛及骨折探查。结果: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提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0.05);在手术后3个月其神经功能优良率提升明显,优良率为93.6%,神经损伤优良率与联合损伤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 <0.05)。结论:在髋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治疗中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徐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对于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数据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在临床治疗乳腺癌方面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尔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定在初产妇中推行分娩球与自由体位配合助产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产科2014年04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初产妇共120例,随机分成2个组:A 组共60例,助产时接受分娩球与自由体位配合方案;B 组共60例,助产时接受半卧位,观察两组入选产妇分娩情况。结果:A 组分娩控制感分数(172.65±19.22)分,B 组(124.71±16.66)分;A 组51例阴道分娩,B 组39例,且 A 组产痛分级比 B 组低(P <0.05)。结论:在初产妇中推行分娩球与自由体位配合助产方案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其妊娠结局,建议推广。
作者:邸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寻求干预措施。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11~2015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11.98‰,近五年,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早产出生体重低、败血症以及其他先天异常等原因排在了婴儿致死的前列。结论:针对各年龄段儿童的具体死因建立相关预防措施,强化健康教育,以期使未满5岁的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
作者:童懿;孙勇刚;吕玲玲;孙彭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表现出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在手术后,对患者开展一般护理、伤口护理干预以及并发症护理干预等。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例患者因为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盆腔粘连以及出血过多情况,终转为实施开腹手术,其余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的现象。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 h;平均出血量为(135.9±2.5)ml;诸多在手术后的6~7 d 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院外随访,患者的腹壁伤口全部有效愈合,患者的月经显示正常。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临床开展护理干预,可以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绣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诊断为非 ST 段抬高型 ACS 的患者,男90例,女3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 PCI 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并持续时间达到72 h,经过30 d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情况,术后的出血情况以及 TIMI 血流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 ACS 血运在重建的发生率方面要高于观察组(P >0.05);在术后 TIM Ⅲ级的比例方面,对照组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90%,P <0.05),在血小板的减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 ACS 患者的急诊 PCI 手术之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微循情况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心肌坏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能够对患者24 h 及30 d 的病死率进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杨菲;韩克跃;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开展医学美容手术的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复合麻醉组与常规麻醉组各34例,对于复合麻醉组患者,匀速滴注0.6 mg/kg 氯胺酮、2 mg/kg 丙泊酚与0.002 mg/kg 芬太尼,观察麻醉状态,并注射8 mg/h 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对于常规麻醉组患者,应用安定进行诱导,滴注0.1%氯胺酮与1%普鲁卡因复合液,并应用羧基丁酸钠,直到手术结束。结果:在麻醉效果上,复合麻醉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分别为29、4、1、0,常规麻醉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20、12、2、0,复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显然优于常规麻醉组(P <0.05)。在手术效果上,两组患者均满意,其中复合麻醉组中1例患者躁动,常规麻醉组中2例恶心、呕吐。结论:在医学美容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与氯胺酮的复合麻醉方式,效果理想、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大范围推广。
作者:王玲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精神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 -100)与精神疾病临床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领域、QOL -100)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护理前,两组的 PANSS 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 PANSS 得分分别为(13.64±6.42)分与(8.31±3.61)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 <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手术中应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的疗效。方法:以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外观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77.78%)患者的再造乳房的形态评定为优,8例(22.22%)患者的再造乳房的形态评定为良,0例(0.00%)患者的再造乳房的形态评定为差。36例患者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15d 后,未出现包膜挛缩、假体破裂等并发症;术后30 d 时触摸乳房,发现整个乳房可随意运动,患者感觉再造乳房仍在供体部位,且体积与手术时相比略微缩小,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乳腺外科手术中应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术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美容效果好。
作者:杨晓华;王炳奎;刘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利素文;区晓芬;梁伟玲;陈景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护理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6例,并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血糖仪使用以及尿糖测定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参照组(96.6% VS 74.1%,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满意,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胡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和 B 组各20例,A 组用缩宫素治疗,B 组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的为16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的为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可见,B 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 <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应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2.86%,对照组为48.5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4%和68.5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4.29%和42.86%,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癌患者应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其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魏晨曦;杨东兴;王炳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现状,掌握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方法:选取甘肃贫困地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发放妇科疾病普查表格进行调查,分析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结果:本次研究中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其余依次为卵巢囊肿、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随着年份的增加,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患者数量则是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结论:贫困地区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患者数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年攀升,应采取建立和健全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以遏制妇科疾病的高发势头。
作者:秦洁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医疗服务模式得到进一步改革,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评估标准,对康复工作调整具有引导作用。为了改变早期康复护理评估体系的不足,要发挥化验检查结果的评估作用,定期对康复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结合精神病的危害性,本文分析了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标准及化验检查评估方式,提出符合患者需求的疾病康复指导方式,旨在构建更为完善的康复护理体系。
作者:莫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技能考核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该校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技能培训,对其沟通能力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培训,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相比,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给予护生相关培训,可显著提高其沟通能力,使护生更快的适应护理工作。
作者:何娟娟;刘爱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23072份该院住院病人术前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结果:英科新创 HIV 试剂检测显示,部分标本第一次检测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而第二次进行双孔复检结果呈阴性,这些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的孔位和其他试剂检测具有不同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酶标板 A 孔,在滤纸上拍干酶标板后,对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的孔位进行观察,可以看见1至多条划痕,由此可见,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在抗 HIV 检测中,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ELISA 易出现假阳性,为了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应正确测量板高、孔直径、孔深以及孔形等数据,并将其输入到仪器中,使仪器与设备匹配。
作者:贺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 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 A 组、B 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 C 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大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多种组织中由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广泛应用于各种创面的临床研究中。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展望了 rhEGF 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钟秋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