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亮;张红菊;王彤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 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 A 组、B 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 C 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大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究。方法:使用在该院进行诊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60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结果:在60位病人当中,阴道试产成功率达到86%,再次剖宫产有67%,有1例病人出现子宫破裂的现象,阴道分娩出血量小于剖宫产组。结论:对于能够满足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使用阴道试产可以在临床中实现。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封闭式引流术治疗严重手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严重手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 <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严重手外伤行封闭式引流术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出现程度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等并发症的情况,增加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新生儿的痛苦,并且能够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当中广泛的使用。
作者:赵广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手术的要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名患者均手术成功,结石清除率达到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可拔出双 J 管,6个月后随访40名患者 B 超以及 VIP 检查证实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恢复快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天麻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9%;实验组患者睡眠障碍率19.2%、情绪异常率11.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率7.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症(CAS)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该院52例早期 CAS 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收治52例无显著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TCD 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甲组 TPV、PTI -1与 PTI -2在 LMCA、RMCA 与 BA 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TCD 技术可检测出早期 CAS 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对早期诊断 CAS 病症,意义重大。
作者:伊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脓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机化初期脓胸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脓胸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鲍方;李小平;刘一胜;吴其琛;章月安;陈柚君;陈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到该院耳鼻喉科进行乳突根治术治疗的10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术期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就采取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让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以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门诊处确诊为冠心病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8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4.44%;干预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18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干预组护理工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38%,干预组行为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97.37%),患者对干预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行为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临床运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总结和学习膀胱癌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护理的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对1例回肠膀胱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后宣教指导及医患之间的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精心的护理、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杨文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肌注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症状消失时间、孕酮值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P <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而孕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屈孕酮较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更佳,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低,更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王平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同,行肠道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及乳房癌根治术等手术造成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行肝、脾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半量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采用全量抗生素(P <0.05)。结论:导致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以及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抗生素对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半量抗生素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方法。
作者:李维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不同的碎石技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该院同期手术治疗的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有14例作为 A 组,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B 组25例行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 组和 B 组的前列腺大小以及结石大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取石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 A 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A、B 组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A 组高,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狄激光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两种技术分别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应用,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效果均比较理想,气压弹道碎石的取石时间长,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所以应该选择狄激光碎石更加合适。
作者: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且同意后,利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以及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统计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治疗5~7 d 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治疗10 d后所有患者痊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胆红素脑等并发症。结论: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以及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诊断为非 ST 段抬高型 ACS 的患者,男90例,女3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 PCI 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并持续时间达到72 h,经过30 d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情况,术后的出血情况以及 TIMI 血流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 ACS 血运在重建的发生率方面要高于观察组(P >0.05);在术后 TIM Ⅲ级的比例方面,对照组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90%,P <0.05),在血小板的减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 ACS 患者的急诊 PCI 手术之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微循情况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心肌坏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能够对患者24 h 及30 d 的病死率进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杨菲;韩克跃;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儿科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该学科教学通常是临床课程后期开展,一些内容和中医内科学有一定重复,同时学生需抽出时间准备考研、就业,不利于学生学习。当前,医学院校在中西医结合儿科见习带教中应用 PBL 教学法取得较好成效,而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带教老师需要有扎实的儿科临床知识,要充分扮演好辅导者、组织者、计划着、学习伙伴等角色;另一方面,带教教师需具备良好的临床带教能力,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且需有较强的临场应变力和学生沟通能力,可有效把握好教学方向及节奏。此外,不断强化自身知识的学习,在课余时间去收集临床研究资料,挑选代表性病例,有针对性的设定临床问题,以实现中西医结合儿科优质高效的见习带教。本文在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探讨 PBL 教学方法在当前中西医结合儿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中西医结合儿科的见习带教给予一定指导。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验结果差异性。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90例血常规检验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对两组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患儿的 CV 值平均是(79.61±4.51),对照组是(95.33±6.13),结果对比表明静脉血检验的稳定性更高一些,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患儿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应该采集静脉血检测,这样的检测准确度比较高,临床中我们推介使用静脉血样本采集的方式来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护理干预,探究该方法对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上半年在该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将其分为陪护组及正常组,分别进行全程陪护干预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陪护组产后2 h 内患者有出血现象例数为1例,正常组为3例,产后2~24 h,陪护组无出血例数,正常组有1例出现相应症状,陪护组出血情况低于正常组(P <0.05)。结论:对产妇生产过程中进行全程陪护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事件的发生,对改善产妇产后相应症状具有一定益处,可作为自然分娩的常规辅助护理方法。
作者:孟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肺内多发结节中 CT 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肺内多发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扫描检查,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所有患者 CT 扫描中4种疾病的肺内结节影像情况。结果:矽肺、肺结核、细支气管炎、肺转移瘤4种疾病患者的小叶中心分布,以及气腔结节的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矽肺与肺结核患者的小叶间隔结节人数明显多于细支气管炎和肺转移瘤患者,差异显著(P <0.05);肺转移瘤患者的树枝发芽结节特征与其他3种疾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肺内多发结节患者采用 CT 进行扫描诊断,能够为临床准确鉴别疾病,为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田露;杨清华;王穗春;刘洪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