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伶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不同的碎石技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该院同期手术治疗的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有14例作为 A 组,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B 组25例行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 组和 B 组的前列腺大小以及结石大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取石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 A 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A、B 组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A 组高,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狄激光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两种技术分别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应用,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效果均比较理想,气压弹道碎石的取石时间长,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所以应该选择狄激光碎石更加合适。
作者: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英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27例,给予普通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组30例,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在治疗和护理满意度、焦虑缓解率和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缓解率及护理配合度与舒适护理组相比明显较低(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提高了患者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顺应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莉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临床护理中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且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年之内该院收治入院的160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随机等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排除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无法自由、准确、自主表达自身感受的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因素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果:在接受心理护理的80例患者中,症状指标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为37例,占46.25%,临床症状好转患者40例,占50%,无改善或者恶化的患者3例,占3.75%;采取普通护理方法的80例患者中,症状指标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32例,占40%,临床症状好转患者34例,占42.5%,无改善或者恶化的患者为14例,占17.5%。对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其中,心理护理组患者80例中,自觉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患者75例,占93.75%;采取普通护理方法的80例患者中,觉得生活质量和身体状态得到提高的患者61例,占76.25%。以上数据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亦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体状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郭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选取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另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宫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宫率、住院时间与费用。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清宫率、住院时间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而费用则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实施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清宫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进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 <0.05);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 B 型前脑钠肽、肌酐及尿胆素等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心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1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采取镇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状况。结果:比较各时间点两组 Ramsay 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研究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为(7±0.4)mmHg、(2.3±1.0)次/min、4%、(1.9±0.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2±1.1)mmhg、(5.3±2.1)次/min、9%、(2.9±1.1)次/min,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处理的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心率、呼吸、血样饱和度等指标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所以,此方式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月经不调是我国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此类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若不重视、不治疗导致其疾病恶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损伤。本研究主要结合多年门诊工作经验探讨了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作者:谢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次对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和引流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明显,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肠内喂养早产儿钙和维生素 AD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肠内喂养物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肠内喂养钙,实验组肠内喂养维生素 A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结果:实验组 Ca2+以及N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 K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3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17.5%)(P <0.05)。结论:早产儿肠内喂养维生素 AD 效果理想,能够维持患儿营养,促进机体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 PICC 置管后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 PICC 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综合护理后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未出现死亡案例,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对 PICC 置管新生儿施以有效护理方式,能减少患儿各类置管问题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精神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 -100)与精神疾病临床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领域、QOL -100)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护理前,两组的 PANSS 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 PANSS 得分分别为(13.64±6.42)分与(8.31±3.61)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 <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 <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彩超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彩超检查,对两超诊断的临床价值。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 E /A 值、E 值以及 Em 值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在 Em /Am、Am、ST -T 改变阳性率以及 A 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彩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评价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上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宗晓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服用羧甲司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中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干,研究组中患者,采取羧甲司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长期服用羧甲司坦治疗之后,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对患者长期服用羧甲司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 PCT 联合诊断儿童感染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患儿降钙素原为(5.28±2.74) g/L,超敏 C -反应蛋白为(13.99±5.53)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7.8±5.3)109/L,中性粒细胞为(0.8±0.3)%;对照组儿童的降钙素原为(0.60±0.31)g/L,超敏 C -反应蛋白为(0.83±0.17)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0.2±1.7)109/L,中性粒细胞为(0.4±0.1)%。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降钙素原(PCT)与超敏 C 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较高,可以尽早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俊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患者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5例,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应用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仅经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李海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08例均为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BA 和 VA 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BA 和 VA 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改善,有利于患者疗效的提升及健康的恢复。
作者:邰光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对比2组骨盆骨折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骨盆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实验组骨盆骨折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实施损伤控制理论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微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