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以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门诊处确诊为冠心病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8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4.44%;干预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18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干预组护理工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38%,干预组行为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97.37%),患者对干预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行为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临床运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针对我院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应对策略。结果:实施科学、合理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改进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提高我院人员资源管理的效率。结论:医院资源的关键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它是积极和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各类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作者:张其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38例,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将生素 AD 滴丸、维生素 B2与冰硼混合涂抹于口腔溃疡或疱疹处,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经综合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小儿手足口传染性强,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蔡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强化胰岛素用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105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的时间、白细胞的异常天数、持续发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降低炎症介质(CRP)的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脓毒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不同的碎石技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该院同期手术治疗的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有14例作为 A 组,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B 组25例行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 组和 B 组的前列腺大小以及结石大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取石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 A 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A、B 组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A 组高,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狄激光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两种技术分别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应用,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效果均比较理想,气压弹道碎石的取石时间长,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所以应该选择狄激光碎石更加合适。
作者: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复诊率,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本地的两家公立医院和两家私立医院的40名口腔科医生是否采用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口腔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医院口腔科的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私立医院。结论:掌握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是每一位口腔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的专业性技能,调节好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的位置,熟练传递医疗器械,时刻保持医疗区域的清洁卫生,才能够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感、复诊率、依从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作者:张兆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106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分析,探讨院前死亡疾病分类、病因及救治效果。方法:分析博山区中医院急诊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急救出车接诊的106例院前死亡病例救治情况。结果:院前死亡病人内科疾病70例,外伤性疾病30例。意外伤害6例。救治复苏成功6例,复苏失败100例。结论:院前死亡病人病因以内科疾病居多,病人多数接诊超过10分钟,院前救治复苏成功率低。早发现,早呼救,早期开始规范化救治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秦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临床免疫检验中运用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控制,而观察组则运用质量控制,对两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 HBeAg、HBsAg、HBcAb 以及 HBsAb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临床上将质量控制运用在免疫检验中,不仅能够使检测准确率提高,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彭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次/d,14 d 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在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6MWD、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多索茶碱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肺功能。
作者:徐世明;宋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 PICC 置管后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 PICC 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综合护理后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未出现死亡案例,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对 PICC 置管新生儿施以有效护理方式,能减少患儿各类置管问题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治疗,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兰树伟;王树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科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此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2组肿瘤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83.5%,实验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90.0%。目标达成率为98.5%;进步率为5.43%。结论:在肿瘤科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可以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玲;徐玉梅;敬丽娟;何霞;邓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60位病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诊治,实验组使用甲氰咪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的诊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医治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而减少复发率,应对其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16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82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血栓、下肢静脉炎发生率和静脉壁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预见性护理方法可以获得良好护理效果。
作者:沈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据 Fly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70例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中恢复为优的有60人,恢复良的5人,可2人,差3人,治疗优良率为85%。同时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关节僵硬的不良反应。结论: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踝上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福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作者:赵社海;王春光;龙枚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次对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和引流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明显,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集束组,为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集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宋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天麻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9%;实验组患者睡眠障碍率19.2%、情绪异常率11.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率7.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医院出现 HICH 术后并发症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给予治疗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术后住院时间2~71 d,平均(21±13)d,死亡率13.33%,重度残疾40.0%;入院时 NIHSS 评分(16.4±2.2)分,14 d 后(14.1±3.5)分,30 d 后(12.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40.0%。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张巧玫;王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