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马春红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异常,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根据2010至2013年我该院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11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患者,其余90例均是糖尿病患者,110例非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监测和葡萄糖实验,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试验检查结果显示,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为52.7%,常规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为38.2%,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高于常规空腹血糖检测(P <0.05)。结论: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来看,早期的检查的确诊率比空腹血糖高,因此临床中使用葡萄糖耐量实验的早期检测方式应用价值很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招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方法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密切观察及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密切观察与护理,根据GOS评分判定6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57例,轻残2例,中残1例,无死亡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通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密切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对于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兴芬;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期收治的800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平扫、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扫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的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并分析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资料。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有17例,且患者患有多种脑血管疾病,其余的患者中,典型胼胝体综合征患者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概率较低。结论: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测显示,急性胼胝体梗死常发生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身上,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测(MRI )可以有效地诊断胼胝体梗死。

    作者:郭春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观察西洛他唑片和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CRP、FG)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 反应蛋白等血脂检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的抗炎、改善血脂作用,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FG)水平,对改善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分析利弊。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共一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4例,纳入观察组,据年龄(±1)、孕周(±1)、剖宫产术指针一对一选择同期剖宫产术94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泌乳初始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例次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不会影响下床时间,但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影响早期泌乳,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史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任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两个不同海拔高度藏族儿童的RBC、Hb、Hct比较分析

    目的:调查两个海拔高度藏族儿童 RBC、Hb、Hct 数据,并进行分析。方法:取日喀则周边县市满12周岁儿童221名,使用日本 Sysmex 公司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海拔高的世居藏族儿童 RBC、Hb、Hct 值低。结论:世居藏族儿童 RBC、Hb、Hct 并不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提示世居藏族儿童对低氧的适应不是以增加 RBC、Hb、Hct 来实现,可能有别的适应方式,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娜;谢慎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42.5%,P <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辅助治疗提升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护患和谐关系。

    作者:代开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级60名学生和2011级的学生62人作为对象,分别对其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以及互动式教学,用来统计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效果以及考试成绩等项目。结果:对不同方法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别阐述122个学生的人际关系自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课题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盛发;刘军杰;李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可行性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5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肺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李润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末次电话随访对出院满意度提升的意义

    探讨对出院患者实施末次电话随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1月出院患者15164例作为对照,采用回访中心末次电话随访来调查病房护士在患者出院2 w 内有无进行电话随访,并调查住院期间对医护的满意度。

    作者:葛青;林巧;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于2014.2~2015.2期间本院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0例,采用护理质量指标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事件严重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发生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70例不良事件中,出现用药错误为29例(41.43%),患者发生跌倒为21例(30%),意外拔管15例(21.43%),压疮5例(7.14%)。其中警告事件3例(4.29%),不良事件为56例(80%),未造成后果事件为6例(8.57%),隐患事件为5例(7.14%)。临床不同护理经验及工作时间长短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不一,工作经验较少,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较大,反之较小。结论:针对临床发生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医院及科室应制定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分析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院内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及危险预防意识,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薛长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因此做好护理带教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将近年来我科在医院护理部门的领导下,结合科室及护生具体情况,严格做好带教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余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不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共70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时,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有着比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孙伯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该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机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出预防呼吸机并发症的对策。结果:59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95%。这10例患者中,共检出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鲍曼不动轩菌2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结论: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1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评分(SDS)和胃肠道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 SAS 评分为(30.6±4.9)分,SDS 评分为(32.5±5.2)分,胃肠道反应发生18例,发生率为22.5%;对照组患者 SAS 评分为(46.3±5.7)分,SDS 评分为(45.7±5.4)分,胃肠道反应发生48例,发生率为65.0%。实验组患者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近几年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5±9.4分、4%)、(72.7±5.1分、16%),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以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嫚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运用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25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创面面积、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McGill 疼痛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小,且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也显著减少,McGill 疼痛评分结果也显著降低。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骨创伤创面软组织临床治疗疗效,促进患者临床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恢复,提高患者临床顺应性,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润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群社区参与在老龄化背景下的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群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如何使他们更好地安度晚年成为政府改善民生问题中的重点。社区作为老年人群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其生活改善和个人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战略角度和参与效果出发,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群社区参与的因素,提出了促进老年人群社区参与的对策建议,深入探讨了老年人群社区参与的相关问题。

    作者:杨明慧;杨雪霏;王紫谊;孙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在神经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学生45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理本科生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习生为传统的示范讲授型带教模式,观察组学生运用 PDCA 循环带教模式,观察期为1个月,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前后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实习生进入神经内科实习前一般资料(含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及老师满意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经过1个月实习后,两组学生的成绩较实习前明显提升(P <0.05),其中,实行 PDCA 带教的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0.05)。结论:将 PDCA 循环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神经内科专科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