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馨
为了进一步尝试创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控制机制,进一步对当前我国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科学监管,从而保证医师的用药安全可靠,本文重点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中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现状分析从而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源,并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保证我国临床用药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作者:李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徽省芜湖市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一定的流行病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013年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测出致病菌的103例肺炎患儿中,MPP 77例(占74.76%),不同性别支原体构成为男45例(77.6%),女32例(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季节的支原体构成比分别为春季53.1%、夏季81.3%、秋季94.7%、冬季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各年龄段支原体构成比比较:3岁以内74.1%,4~6岁79.2%,7~9岁87.5%,10岁以上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秋冬季是本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小儿支原体肺炎构成比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作者:黄斌;马璐;潘地佳;王耀辉;王金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研究组首先分析以往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随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18%,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认真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对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水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后使用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量和效果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12组,均有10例。使用芬太尼0.25~1.50μg/kg 或者是舒芬太尼0.025~0.150μg/kg。比较分析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半小时和半小时后的 MAP、HR、SpO2等指标,记录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和镇痛效果。并计算芬太尼、舒芬太尼50%、80%、95%剂量的有效量。结果:舒芬太尼单次给药50%的有效量是0.073μg/kg、80%的有效量是0.126μg/kg、95%的有效量是0.177μg/kg;芬太尼50%的有效量是1.098μg/kg、80%的有效量是1.582μg/kg、95%的有效量是2.044μg/kg。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使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1.582μg/kg,舒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0.126μg/kg,在该剂量下可以为患者提供比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倪孝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的40例 MDS 患者临床资料,与50例健康体检者 SF、LDH 水平进行对照分析,评价 SF、LDH 水平变化对于 MDS 患者病情及预后判定的意义。结果:MDS患者 SF、LDH 水平普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MDS 患者 RCMD、RAEB -I 和 RAEB -Ⅱ生存期明显短于 LDH 值相对正常患者(P <0.05)。结论:SF 和 LDH 值可作为 MDS 患者临床诊断鉴别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帮助预测 MDS 患者病情进展和及预后变化,值得临床加以研究重视。
作者:杨青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该社区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结果: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有效地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规范患者行为,通过自我血糖的监测能良好地控制糖尿病发展。
作者:王娟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方法:该院收治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 A 组17例(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B 组21例(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 组术后 TK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3.2)°、(1200±600)ml、(4.2±0.9)h,B 组分别为(48.2±17.9)°、(1730±850) ml、(7.1±1.2)h,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后者在重建矢状面平衡、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选择性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生产方式对产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60例产妇行选择性剖宫产进行分娩,作为研究组,6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在产后1个月及3个月时,对上述产妇进行POP-Q评分、超声检测残余尿、尿垫试验及会阴超声检查,将两组产妇的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膀胱颈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SUI及POP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行剖宫产可以减少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长期影响还有赖于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方法:96例腹泻小儿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8例,分别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较 B 组的83.33%明显降低(P <0.05);A 组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大便复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A 组治疗后 CD4/CD8、IgA、IgG 水平均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蒙脱石散,能够更快缓解症状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敏;邓芳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SF -36评分。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贺桂英;钟菊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FMA 评分与 BI 评分均有显著上升,其中又以干预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朱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顺产产程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产科108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分娩过程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接受导乐陪伴分娩模式,比较2组产妇生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三个产程、总产程用时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在产科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陈建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安全管理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计划生育手术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在手术室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安全管理,对照组仅给予手术室常规管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安全管理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避免各类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国际及国家经济的下滑,很多人面临着社会适应及再就业的压力。在这一压力下,部分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生活指数,甚者对社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隐患。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我院于2014年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业务。为了促进这一业务的发展,现就这几年来心理门诊咨询、治疗业务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泌尿疾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症特点及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钬激光腔内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统计5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泌尿疾病以血尿、膀胱刺激、排尿困难、上尿路阻塞等为主要症状,临床采用钬激光治疗术效果明显,本次有效38例,仅有2例患者病况严重,短期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6%,充分说明了钬激光治疗的应用效果。结论:激光治疗术用于泌尿外科疾病效果优越,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研究 CT 对甲状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结果:2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为甲状腺腺瘤,6例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炎4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结论:CT 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大,但是部分甲状腺肿块 CT 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作者:庄敏;杨俊涛;张学锋;解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老年肺炎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前来救治数字的奇偶性进行组别的分配,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药物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不仅在住院时间上多余观察组的患者,在发热、咳嗽等情况消退的时间也要少于观察组的患者。结论:对老年肺炎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诊的7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临床各项检验信息。结果:通过分析,本组患儿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C -反应蛋白及血沉等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肝功能检查和心肌酶谱均呈上升表现;尿常规检查存在潜血、尿蛋白,进行痰支原体检查阳性率为18.7;金标法检测试验阳性率为38.7%。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系统性检验和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避免漏诊或者误诊,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护理好新生儿呼吸暂停,防止起脑损伤。方法:管理的关键在于紧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事先预防维持呼吸通畅,以合理的稳定维持体温预防感染饲。结果:通过舒适护理,营造良好的乳制品的帮助,生长环境影响雪冤有利出现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呼吸。结论: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出生、所需的严重的挑战。它可以诱发的呼吸衰竭、废除颅出血、出血、内氧气不足,缺血性脑病、长期僵化为止猝死,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和预后。
作者:石琼怀;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在工作上创新意识,改变作风。方法: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4起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将信息反馈到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结论:将跟踪分析鉴定案例的工作常态化,增强医院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
作者:屈霖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