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目的:研究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6),分别采用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单纯黄芪党参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 <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熹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以人工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为参考方法,分别对迈瑞 BC -5800、BC -5380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6年1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40例,分别用迈瑞 BC -5800、BC -5380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对所有人员的静脉血进行 WBC 分类,并对仪器测定结果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仪器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在白细胞分类 Rumke 表对应的观测值的95%置信区间的符合率大于90%。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大批量标本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因为仪器方法的局限和细胞形态的多变又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法,只有仪器和人工镜检相结合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贾海菊;李满桂;解承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52例。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接受护理后,患者呼吸、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王晓艳;秦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克拉霉素这种临床常用药物为14元环的半合成新大环内酶类药物,这种红霉素的衍生物同样具备与红霉素相似的抗菌谱,并且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该药因具有杀菌效果好、稳定性好、口服吸收好、低 pH 条件下易溶解、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克拉霉素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翟建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诊胆囊切除术共计62例,按抽签法分组。31例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31例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入组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实施中医护理,患者胃肠恢复迅速,满意度较高,有显著护理作用。
作者:顾晓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估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了解癌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 SPBS 对南京某三甲医院28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Cronbach α系数0.87,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分,处于中等水平,体力状况、病程、经济状况、主要照护者与 SPBS 相关。结论:癌症患者具有中等水平的自我感受负担,体力状况差、经济状况差者尤为显著。
作者:陈洁;陶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对全髋置换术后提高下床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全髋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中患者数量均为45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下床依从性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管是在下床依从性,还是在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下床依从性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王美华;周岚;刘莉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神经性耳鸣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用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粉针和银杏叶片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2.59%(50/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79.63%(43/54),组间差异比较 P <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明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学生在西医外科实习中对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根据西医外科实习的教学内容,引入病例,针对病例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病例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更适用于西医外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化教学。结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择在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并应用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徐小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的影响。方法:汇总该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退药处方情况,总结退药处方原因、明确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所造成影响,之后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收集该院西药房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开具药方,计算西药退药处方率,并与对策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我院西药房主要退药原因包括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佳、不依从等,其中费用高、拒绝医嘱用药等用药不依从情况达到10.1%。通过实施针对性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后,我院西药房退药处方率由原来的0.50%降低为0.34%,前后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依从性对医院西药房退药处方有着明显影响,医院可通过一定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减少退药处方,提高医院对退药问题处理水平,终维护药品安全。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2例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中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翟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儿童急性发热治疗中,给予布洛芬药物后,产生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发热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60 min 后,观察组的体温为(36.15±0.76),对照组的体温为(37.03±0.80)℃。用药90 min 后,观察组的体温为(38.32±0.91)℃,对照组的体温为(37.58±0.8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P <0.05)。用药90 min 后,观察组患儿中,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中,大部分体温依旧比较高。结论:在治疗儿童急性发热病时,给予布洛芬药物治疗后,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方式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慢性牙周炎患者48例,对采用碘甘油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91%)显著高于对照组(85.4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基本保持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碘甘油相比,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疗效更加良好。
作者:王宁;丁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原发性肝癌共计56例纳入研究,经数字法分组。28例设对照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常规护理。28例设实验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症状评分较低,生存质量较高,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中应用效果好,作用显著,应予以推广。
作者: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2例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体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将所得的含量数据与正常人体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两组数据的 P <0.05具有差异。结论:通过测定体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可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根据含量高低可判断患者冠脉病变的发展程度以及肾脏的损害程度。
作者:冉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干预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热、心悸、肺部湿啰音、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临床特征具有叠加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及外伤、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治疗及预后:患者接受了抗凝及溶栓治疗,随访一年后,4例死亡,2例再发。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均具有叠加性,临床医师应准确把握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且多急危重患者。而现今护理人员普遍人手不足,硬件软件等不足,不能及时满足病人需要,加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护理纠纷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及应对护患纠纷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周美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院进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哮喘,对比观察两组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时间。结果: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地塞米松好。与国内外报道和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宝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