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栩栩
目的:对比评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联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氨磺必利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χ2=8.65;P <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较对照组明显上升(χ2=6.54,P <0.05)。结论:相比于利培酮,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优,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更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小有效剂量,需引起重视。
作者:汪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00例,将患者以数字形式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B 组患者住院后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A 组患者在 B 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0%。比较两组患者,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 B 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可以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康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接收的86例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3例;探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质量,对比组应用碳酸锂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比组的92.5%,差异不显著(P >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WHOQOL -BREF 评分均得到提高,且探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比组(P <0.05);探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 <0.05)。结论:对于躁狂发作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均有较好效果,但前者的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且更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要比碳酸锂更具优势。
作者:沙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浅析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研究组在护理总体有效率以及总体满意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和总体满意率分别为83.3%和86.7%;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和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6.7%和93.3%。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模式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毕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温胆汤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温胆汤中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患者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疾病来说,温胆汤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治疗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
作者:白银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神经性耳鸣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用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粉针和银杏叶片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2.59%(50/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79.63%(43/54),组间差异比较 P <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明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种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种植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61%;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89.13%,实验组患者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明显提高口腔种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种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实施。
作者:金苏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在手术前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手术操作的流程,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对手术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完善手术室的环境。结果:通过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后,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4%,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骨科手术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夏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70例需要进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组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10 min、手术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 以及手术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7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过程中,麻醉效果较好,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术后清醒较快,无不良反应,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力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近些年来,推动教学革新一直是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积极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86例,患儿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患儿6个月、12个月 MDI 及 PDI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方法:对10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0例患者共行10次溶栓治疗,成功8例次。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0%。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护理疗效显著,组间存在较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未有新压疮,对照组新压疮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压疮的临床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以及腹腔镜联合进行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各含32例患者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试验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排气时间的比较上均要比对照组显著少和短,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以及腹腔镜联合进行取石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辛忠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和胎膜未早破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和记录产妇职业、流产史、胎儿胎位、产前感染;观察和记录胎膜早破对胎儿与产妇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脑力劳动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有流产史患者比例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对照组胎位正常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对照组产妇产前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01);观察组胎儿窘迫及婴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产后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1)。结论:围产期产妇体力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和产前感染均可影响胎膜早破发生率,而该并发症可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实施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全椎板切除组,同时选取采用半椎板切除治疗的4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半椎板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前术后 VAS。结果:全椎板切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半椎板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全椎板切除组患者 VAS 评分与半椎板切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同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系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减轻是疼痛。
作者:李小斌;程俊文;周志康;董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整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梅毒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5例住院分娩产妇中422例患妊娠梅毒,随访中所有梅毒感染孕妇所生儿童2例感染,先天梅毒感染的发病率为4.74‰。结论: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职业和产妇既往流产史以及是否经过规范治疗有关。对特殊人群加强普及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提高他们的筛查、治疗意识,能有效地控制先天梅毒感染。
作者:何贤静;王娟丽;李乐;苏红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