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霞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用药情况、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常用降压药以氨氯地平、缬沙坦、呋塞米及硝苯地平为主,用药率分别为37.6%、23.2%、17.6%、12.0%,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85.1%、79.3%、72.7%、66.7%,降压效果良好;但各药物于用药期间均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现所用降压药基本符合用药规范,部分患者用药后现不良反应需加强控制。
作者:姜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及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对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经米索前列醇术前用药及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对照组不做处理直接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取出率、宫口松弛情况、平均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样反应发生率、疼痛感。结果:治疗组取出率为96.67%,对照组为63.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取环器一次性通过宫颈即宫口松弛86.67%,对照组2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人流综合征样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为35%,治疗组人流综合征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绝育后的带器妇女,尤其是子宫明显萎缩的妇女使用米索前列醇术前用药及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取环,明显优于直接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向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9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宣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品管圈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该院2014~2015年收治的口腔颌面患者中抽取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内固定系统不同分为运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观察组与选用坚固内固定系统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本次手术优良率达97.8%显著优于对照组(84.5%,P <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采取内固定系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在充分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正确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蒋璐;罗兴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05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依次为(89.31±4.61)分、(84.34±6.14)分、(88.26±5.16)分、(86.34±5.31)分,上述四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 <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应用阿司匹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到该院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为依据,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与对照两组,观察组150例,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150例,患者没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结合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确诊率为50.7%,明显较对照组的82%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的防治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实现良好临床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卫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00例,将患者以数字形式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B 组患者住院后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A 组患者在 B 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0%。比较两组患者,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 B 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可以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康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和 VAS 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VAS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采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护理疗效显著,组间存在较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未有新压疮,对照组新压疮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压疮的临床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实践的相关知识。方法:对从事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中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实践的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眼科手术器械的保护意识。对眼科手术器械清晰的过程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流程方案,购买专业的眼科手术器械清洗工具,对整个流程需要专家进行指导。随时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损害程度,及时的对眼科手术器械进行维修,促进器械使用寿命的延长。结果:前5个月,整体的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率是0.34%,其中主要的眼科手术器材的损耗率是0.32%,经过对眼科手术器械的各个环节质量提高。整体的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率是0.09%,其中主要的眼科手术器材的损耗率是0.08%。结论:对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实践清洗过程中要注意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与对器械的保护。对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可以降低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度,提高手术器械使用寿命。
作者:李轶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评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联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氨磺必利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χ2=8.65;P <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较对照组明显上升(χ2=6.54,P <0.05)。结论:相比于利培酮,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优,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更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小有效剂量,需引起重视。
作者:汪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25%。结论: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其心功能,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对全髋置换术后提高下床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全髋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中患者数量均为45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下床依从性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管是在下床依从性,还是在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下床依从性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王美华;周岚;刘莉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三因制宜又被称之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辦证论治的一种体现。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中医学中脾胃病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作者:张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患者40例,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良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病灶控制率、1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等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在临床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疾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莫利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服用亚莫利,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FPG、2 h PG 和2 hAlc明显降低(P <0.05),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有2例出低血糖反应,降低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观察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亚莫利治疗组的 IRI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亚莫利可显著降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亚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服务的培训方法。方法:对科室22名护士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一系列护理环节的沟通服务进行阶段式培训包括沟通知识技巧理论培训,情景模拟培训,制订沟通内容,检查评价实例沟通效果、反馈交流沟通经验。结果:22名护士掌握沟通技巧,有效与病人沟通,病人满意率上升。结论:阶段式护患沟通服务培训是有效沟通,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作者:何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