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霞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和观察组(n =32),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腹产和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和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清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该科化疗的82例胃癌肿瘤患者,按照一定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1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胃癌患者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了易燥、抑郁、害怕与人接触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P<0.05,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化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摘要目的研究干眼症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选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是(1.5±0.7)分,护理有效率是95.0%,对照组的症状积分是(3.4±0.5)分,护理有效率是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在干眼症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有效率,可普及使用。
作者:王爱玲;胡松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是科学技术在医疗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中有一项就是超声技术,它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对桥本甲状腺的诊断中,时常要用到超声技术。通过进行超声诊断,能够为医生提供病情详细信息,与此同时,可以为病人做穿刺活检,使得做出定性诊断。本文通过查找一系列的文献,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做出了综述。
作者:朱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探讨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3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剩余13例患者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FP 均值、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均值、术后5年内存活效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血清中位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介入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中位数、治疗后5年内存活百分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疗法辅助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临床治疗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乔章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临床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该院呼吸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人。两组护士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每日护理活动中加用职业临床保护。对比两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护士职业临床保护运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有助于保护护理人员。
作者:钱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2013年6月~2015年7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预防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0.0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梁锦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ICU 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人性化干预措施。方法:以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 ICU 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画着呢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对患者采取有效的人性化干预措施。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163例患者康复出院,有63例患者转入其他科室,有9例患者死亡,有5例患者继续住院治疗。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ICU 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制定出有效的人性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平;董美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他巴唑顿服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5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95.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有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白细胞总数下降,1例出现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他巴唑和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小剂量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粉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如今,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主要的通信工具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逐渐被用于疾控机构健康宣教工作中。这突破了以往健康传播模式的时空局限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健康传播的效率,也可以较好地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鉴于此,本文将对手机新媒体在疾控机构健康宣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疾控机构更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黄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74.4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并针对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嘉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惠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月2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微创治疗NIC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30日后 SSS、30日后 ADL 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确实可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张卓;保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时需要输血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进行检查和分析,检测指标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酶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艾滋病病毒抗体(HIV)等。结果:通过检测后,本组患者 HBsAg 阳性率为,HCV 阳性率为,RPR 阳性率为, HIV 阳性率为。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作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及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詹正坤;崔正江;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科就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 =0.03);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7天氧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除术中出现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外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及时控制病情,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晶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的意义。方法:将8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分值(SAS)、抑郁分值(SDS)、生活能力分值(MBI)、神经功能缺损分值(NDF),发放问卷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MBI 分值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NDF 分值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SAS 分值、SDS 分值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00%)较对照组(80.00%)高(P 均<0.05)。结论:舒适护理从多方面给予患者护理,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卞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治疗的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8例,接受我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68例,接受我院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较护理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效果显著。
作者:李娜;王燕;魏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