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霞
目的: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且多急危重患者。而现今护理人员普遍人手不足,硬件软件等不足,不能及时满足病人需要,加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护理纠纷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及应对护患纠纷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周美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就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收治的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的血脂控制、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并视病情程度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较佳,能够较好地改善血液粘稠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胃穿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及病情情况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92例,甲组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乙组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疗效。结果:乙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低于甲组(14.1%),但术后复发概率(16.3%)大于甲组(4.3%),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上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单纯修补术相对来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应视情况而定。
作者:李恒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阑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SAS、SDS 评分也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46%,低于观察组的(95.95%,P <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其术后恢复效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具体的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具体的分为轻度患者和中重度患者,另外选取健康的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的 MCP -4、MDC 和 IL -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线性关系分析,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成正相关。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显著。与此同时 MDC 水平,中重度患者的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是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状况,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1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6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满意18例,较满意42例,不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和责任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艺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专科护士的培养正日趋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护士需要各专科技术,更是需要护士运用整理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并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提供特色的健康指导,那对护理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临床专科护士职责、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带来的改变,并通过改变及调查谈中医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发展的制约、困惑,及对中医类专科护士的培养需求。
作者:许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因提供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浅谈预防产科出血干预措施。结果:孕妇产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流产。结论:从产前护理、评估,给予孕产妇针对性的护理及建议,以及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相信能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提高医院水平,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帮助。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记忆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功能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记忆内容渐渐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前瞻性记忆就是其中的一个。记忆又可分为回溯性记忆和前瞻性记忆两种,以前国内对于前者的关注相对多一些,由于前瞻性记忆与我们的社交生活更为密切,所以近几年来对前瞻性记忆的研究也慢慢成为了认知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简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于前瞻性记忆领域内的一些热点研究。
作者:华玖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该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所接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不良反应出现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FPC、2hPG、HbAlc 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对该科5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质量改进后手卫生依从率有了明显进步,手卫生洗手指征合格率和洗手步骤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0%和16%,手卫生依从正确率上升了37%,错误率下降至3%,未执行率下降至2%。结论:PDCA 循环法对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金佳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采取中药古方石韦散合八正散加减治疗的方法,对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石韦散合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对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30例,其中治愈20例,总治愈率73%。结论:中药古方石韦散合八正散加减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龚保军;刘廷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组患者治疗方式为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一组患者给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P <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0.00%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佳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法灌肠,观察两组灌肠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 晚间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中排出粪渣患者(1例)少于对照组(8例,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时选择术前1 d 16:00、20:00、23:00灌肠,清洁效果好,患者手术状态好,术后肛门通气早。
作者:李二曼;卢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学生在西医外科实习中对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根据西医外科实习的教学内容,引入病例,针对病例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病例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更适用于西医外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化教学。结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因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于该院就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份,观察其所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PillCam SB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达94.0%,其中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小肠息肉和小肠糜烂。结论:通过 PillCam SB 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有效的检出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愈下消化道出血,对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彭才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抽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DS(40.5±8.2)、SAS(36.4±6.1)和住院时间(8.6±2.1)d 均低于对照组的(48.2±8.4)、(44.1±6.6)、(11.3±2.7)d,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郭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近年来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从中医角度来看,它把人与环境当做一个相关联的整体,通过补虚泻实、调节阴阳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治疗因无明显诱因所致的无法对症治疗的病症。针灸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又以患者为医疗主体、安全可靠,较西医安全而有效。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调治跷脉法来治疗失眠症。
作者:张欣;胡琳丽;龚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经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改进组除上述外增加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的应用。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肢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于病人使用方便,对减轻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疼痛和淋巴水肿有一定作用,并且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爱宁;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