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机新媒体在疾控机构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黄峰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 疾控机构, 健康宣教, 应用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主要的通信工具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逐渐被用于疾控机构健康宣教工作中。这突破了以往健康传播模式的时空局限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健康传播的效率,也可以较好地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鉴于此,本文将对手机新媒体在疾控机构健康宣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疾控机构更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林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关于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有关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结果:8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腰椎结核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结论:8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腰椎结核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罗露明;陈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术前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前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性的宣教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抑郁评分与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妇展开剖宫产前,展开术前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产后抑郁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妇产科自愿要求引产且符合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产妇80例,前瞻性地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0例,分别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后穹窿部位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 组的引产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 B 组的(65.00%,P <0.05);A 组的顺产率为95.00%,明显高于 B 组的(70.00%,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较缩宫素能够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随着静脉输液患者的逐渐增多,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输液反应是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因输液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通过对接受输液治疗的14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究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用药情况、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常用降压药以氨氯地平、缬沙坦、呋塞米及硝苯地平为主,用药率分别为37.6%、23.2%、17.6%、12.0%,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85.1%、79.3%、72.7%、66.7%,降压效果良好;但各药物于用药期间均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现所用降压药基本符合用药规范,部分患者用药后现不良反应需加强控制。

    作者:姜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与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腰痛提供参考。方法:将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n =23)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组(n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时间点定为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主要观察患者的 VAS 评分变化。根据治疗后 VAS 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变化的程度。治疗期间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指末血氧饱和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1%,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61%。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57%。射频治疗组在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疗效差异更为明显(P <0.01)。结论:采用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效果优于针刺治疗组。

    作者:林冬阳;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我院产科出血原因分析并浅谈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因提供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浅谈预防产科出血干预措施。结果:孕妇产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流产。结论:从产前护理、评估,给予孕产妇针对性的护理及建议,以及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相信能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提高医院水平,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帮助。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种植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种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种植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61%;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89.13%,实验组患者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明显提高口腔种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种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实施。

    作者:金苏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评估

    目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知晓率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较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治愈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试验组采用对症护理干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血压有效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 <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规范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李雅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士职业临床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临床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该院呼吸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人。两组护士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每日护理活动中加用职业临床保护。对比两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护士职业临床保护运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有助于保护护理人员。

    作者:钱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试评价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延续性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筛选医院急诊入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常规出院后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护士分别在第1、3、6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提供家庭病房护理服务,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提供连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因症门诊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慢性病连续性护理确实可提高疾病管理效果。

    作者:杨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我院使用奥美拉唑治疗38例上消化道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情况,希望对我院及同行临床工作有一定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38例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情况,38例患者均接受奥美拉唑治疗,40 mg +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静滴30 min,1次/12 h。结果: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8 w 后获得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数为35例(92.1%)。Hp转阴率为33例(86.84%),不良反应发生4例(10.5%)。结论: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溃疡治疗上具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叶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垂体瘤术后致下丘脑综合征的护理

    总结1例下丘脑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进行护理。

    作者:钮萍萍;曹燕芯;孟晓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痰菌及痰培养阴转、血沉恢复正常、胸片吸收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柴锐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颈糜烂发病因素分析及临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宫颈糜烂发病因素分析和适合应用在临床上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宫颈糜烂患者35例,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因素。结果:宫颈糜烂组首次性交小于20岁的比例为48.57%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4.28%比例;宫颈糜烂组孕产超过3次的比例为45.71%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1.42%比例;宫颈糜烂组初中以下文化比例为25.72%明显高于健康组的5.72%;宫颈糜烂组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为17.14%明显低于健康组的(85.17%,P <0.05)。结论:我院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对宫颈糜烂病例进行分析与防治,尽力做到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降低因宫颈糜烂的发病率。

    作者:石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