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吴晓波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术中)、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1例,采用放化疗治疗,研究组21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1.4%,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42.8%,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疗效确切,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小,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

    作者:沈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自主性的教学方式。护理学科是一门包含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学的教学中,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出发,来探讨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胡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E GF R-TKI联合化疗治疗E GF 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EGFR-TKI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化疗联合EGFR-TKI)和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结果:(1)两组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疗效肯定。

    作者:吴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输液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实验观察,其中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实施风险管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实施后得到较高成效。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至静脉输液管理中得到显著效果,值得在各科护理工作推广使用。

    作者:何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对80例消化不良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酶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7.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颈癌普查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这一期间接受宫颈癌普查的540例女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普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12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妇女对女性生殖基础知识、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及早发现宫颈癌的好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女性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对宫颈癌的及早发现与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龚裕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如分泌物的吸引、感染的预防等。因此做好气道的湿化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18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血液科发生坠床跌倒的病例18份,通过查阅不良事件报表及病案,总结分析坠床跌倒的原因。结论:血液科坠床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及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坠床跌倒发生。

    作者:项丹玉;罗旭霞;李丹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安顺市无偿献血宣传组织招募现状及对策

    目的: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障血液安全,以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宣传组织招募,促进中心血站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中心血站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结果:本文以安顺市中心血站为例,具体分析了宣传组织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分析宣传组织招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健全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躁狂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价值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躁狂抑郁症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收集躁狂抑郁症患者共9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就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在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躁狂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负担,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心律失常急重症患者90例,经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出的数据再根据病因,分为心源性组和非心源组。观察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监测后数据显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两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心源性组患者心血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博心血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胸液成分(TFC)、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较(STR)、体血管阻力(SVR),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监测结果再结合患者病因,心源性组采用利尿等方式进行治疗,非心源性组采用抗感染、等方式进行治疗。90例患者存活率为85.6%。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方式简便,临床医生可根据监测结果早期对患者给予关键性治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脑钠肽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47例,肺源性呼吸困难5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左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不断上升;且2级、3级与4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转化应用到临床上呼吸困难原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重点观察常规治疗法与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全科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68.9%、恶化或无效4.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积极采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其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碘伏涂擦在门诊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碘伏涂擦在门诊伤口换药中的临床具体效果,选择一项合适的在门诊伤口换药的方法。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进行门诊换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我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处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常规的清洗之后,再使用碘伏外用涂在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换药的频率和伤口康复的时间长短,研究碘伏伤口换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换药的频率、伤口康复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显示了碘伏溶液在伤口换药的明显优势。结论:碘伏的消毒效果明显、持续杀菌时间维持较长,是一种科学安全的伤口处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世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观察经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原因引发的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2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50.0%;25例子宫因素导致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60.9%;25例POCS患者中,总妊娠率40.0%;12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30.0%。结论: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患者时,应针对病因恰当的选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杨芸;刘娟;王杜娟;毕红;温开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诸晓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目的:旨在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改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及总结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饮食、抗感染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焦虑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3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收治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通过及时治疗,7天之后均良好出院。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模式,同时进行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快速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病区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