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吴晓波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术中)、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目的:分析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该院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均使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分析比较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结果:经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后,100例患者的平均体温值为(36.49±0.31)℃,与经水银体温计测量后的平均体温值[(36.53±0.3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静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评价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并且探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红霉素针治疗的作为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针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相比较参照组,治疗组肺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等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局部静脉疼痛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变化,但是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申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病区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探讨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96名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进行肝脏检查,分析其肝胆系统患病情况。结果:所有人员中发现肝胆系统疾病896人,占比47.26%,其中,脂肪肝患者364人(19.20%),胆囊结石患者280人(14.77%),肝囊肿患者156人(8.23%),胆囊息肉65人(3.43%),其他31人(1.64%),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肝囊肿、胆囊结石等趋势明显。结论:健康体检人员肝胆系统患病主要为脂肪肝、肝囊肿以及胆囊结石等,患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保健意识,提倡合理膳食、勿吸烟饮酒,从而减少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

    作者:史文婷;毛艺璇;施茗熙;赵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运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行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龙大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该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根据无痛护理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9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该院门诊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女性患者数量,在总发病患者中,20~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72.5%,平均病程为(20.15±59.47)月;慢性荨麻疹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所占比例为51.41%,有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占40.36%;温度变化、饮酒习惯以及日常饮食和服药等是主要诱因,过敏性疾病在一级亲属中发生率为30.27%。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大都是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为核心,其主要诱发因素在于环境温度变化与日常饮食情况,此外,遗传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胃溃疡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39例胃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探究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总有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小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arton骨折保守治疗体会

    目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在Bart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方法:2009~2015年12例Barton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练及药物治疗,按Dienst等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确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2例患者门诊随访,优9例,良2例,中1例。结论:对于低能量简单的Barton骨折予以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对于活动量小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有的骨折患者虽然手法复位未能解剖对位,对恰当的外固定、合理利用横垫,及时的功能锻炼,准确的辨证用药及配合中药外用熏洗、热敷,功能可恢复至满意效果。

    作者:徐朝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诸晓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96例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良好,经过统计分析,对照组有效率为75.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缓解患者产后疼痛,进而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对于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进行原发性高血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辛伐他汀来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其他先关的关键项的检查结果,明显的比对比组的患者更低,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治疗的第12周末的检查结果当中患者的TG以及TC等的检查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查结果却出现上升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进行原发性高血脂的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总的来说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好。

    作者:胡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从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从同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同种方式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脂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以及比较观察组内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HD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当中,发病年龄越年轻的患者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越高则脑梗死的发生几率越大,因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衰竭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于该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都采用治疗手段后,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净化有着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该在临床应用上大力的推广。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两组的术后恢复健康的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59.1±10.8)ml、术后恢复时间(49.8±5.6)min及手术时间(42.6±5.3)min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小、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昝义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顾客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共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达到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萍;谭春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刺腰部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刺腰部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针刺腰部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48例,占60%,有效19例,占24%,好转9例,11.3%,无效4例,占5%。治疗总有效率为95%,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刺腰部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目的:旨在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改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及总结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饮食、抗感染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焦虑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1.4%,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14例,死亡率为40.0%%,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月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