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普查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探究

龚裕菊

关键词:宫颈癌普查,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这一期间接受宫颈癌普查的540例女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普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12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妇女对女性生殖基础知识、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及早发现宫颈癌的好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女性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对宫颈癌的及早发现与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为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呼吸内科疾病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都在16岁到62岁,平均年龄32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痊愈率为7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采取干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重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增强患者康复效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原亚琴;张晓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16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给予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郭晓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S”管理在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应用

    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医院培训教学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提高培训中心的管理水平,规范老师和学员的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引进了“5S”管理法。实施“5S”管理后,科室环境整洁美观,培训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相互理解与支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作者:陈宏碧;邱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对照组(不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比(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2)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尿失禁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3%、10.26%较对照组17.95%、33.3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较对照组71.79%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龚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1.4%,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14例,死亡率为40.0%%,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月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骨伤手法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9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中医骨手法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裴邦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自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自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自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接受手术时实行自理护理可取的较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方法:本文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分别实施药学干预前后的临床用药情况加以分析对比,进一步针对临床药学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和控制。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缓解,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项指标结果分别是0.30%、14.00%以及0.20%,和实施药学干预前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药学干预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临床用药情况更加的科学规范,同时通过临床药学干预指导工作开展,调节西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科学、合理性。

    作者:王胜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护理后,其焦虑和抑郁情况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P<0.05),优质护理的实验组,其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0例,分析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发病年龄阶段为>60岁(21.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46例(76.7%)发生在用药当天,31例(51.7%)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涉及6类,其中理血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多(45.0%)。共累及6个系统,其中以皮肤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为常见。均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50例(83.3%)治愈、10例(16.7%)好转,无后遗症与死亡病例。结论: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合理用药、加强预防与监测。

    作者:刘玉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该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82例CAT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及对照组41例(给予辛伐他汀);对比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93%(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与辛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对CAT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癌性腹膜炎MSCT表现

    目的:探讨癌性腹膜炎(C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2例癌性腹膜炎患者的CT资料。17例采用增强扫描,5例仅采用平扫,均采取全腹部扫描。结果:19例扫描显示腹腔积液;15例扫描显示壁层腹膜增厚;15例显示网膜及肠系膜改变;8例显示腹腔脏器表面增厚。结论: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较重,影像学表现多变,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恶性肿瘤病人及时、准确地作出腹膜转移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用于小儿麻疹伴肺炎心衰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小儿麻疹伴肺炎心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小儿麻疹伴肺炎心衰患儿90例。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患儿都需要接受常规护理,在上述的基础上干预组患儿使用优质护理,对患儿的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都优越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促使小儿麻疹伴肺炎心衰患儿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严植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包皮手术中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包皮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行包皮手术的9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前行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对照组麻醉药物给予罗哌卡因,观察组麻醉药物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通过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来及术后6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43±0.58)min、麻醉完善时间(3.96±0.67)min、VAS评分(2.78±1.17)分均低于对照组(3.12±0.56)min、(5.21±0.73)min、(4.13±1.22)分,麻醉持续时间(7.08±0.51)h高于对照组[(5.15±0.43)h,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手术中,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经阴茎根部阻滞,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尤佳。

    作者:卜敏;恽惠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对依从性的效果,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在处理癫痫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0例癫痫患儿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两组患儿采取同样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配合相应的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依从性为95%,对照组依从性为7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中依从性效果比一般手段治疗有效。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该就诊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78例。所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两组均有39例病人,并且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应当经相关影像学确诊患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症。其中,参考组39例病人运用西咪替丁药物进行诊治,而研究组39例病人则运用替普瑞酮药物进行诊治。统计分析两组病人进行诊治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并将以上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4.87%;而参考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71.79%。研究组39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而参考组39例病人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病人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用西咪替丁药物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而言,替普瑞酮药物的诊治效果更为显著,且病人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较小,因此替普瑞酮在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蒲英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