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可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心内二科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率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13/6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建设新型现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农牧民的身体健康,是当前新农村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加强放射诊疗技术,提高基层医院的辅助检查工作尤为重要,放射诊疗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环节。基层医院的临床各科中,许多疾病都需要通过新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才能科学准确地诊断病情,有效配合治疗。加强对基层医院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管理,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工作中的放射诊疗水平,保障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形成。
作者:史文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对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2例合并感染的晚期早产儿(孕34~36周)根据血清ALB水平分为A组(<25 g/L)、B组(25~30 g/L)和C组(>30 g/L),评价生化指标、NCIS及转归。结果:三组PA、PLT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单项危重病例、脏器损伤≥4个和机械通气例数多于B组和C组(P<0.05),转归情况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清ALB与与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关系密切,晚期早产儿血清ALB水平越低,其主要生化指标、NCIS等越趋于恶化,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马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临床中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原因比较多,故而本组从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标本采集、细菌耐药性检测、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老年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帕罗西丁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AMA减分率、HAMD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副反应评分总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且不良反应较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研究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安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手术护理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病患7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前、后进行有效护理;对照组,在使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为进行相应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中位手术时间、中位住院期间、胆漏分别为(120.5±20.5)min、(7.5±0.5)d、1(例);对照组病患的中位手术时间、中位住院期间、胆漏分别为(125.5±25.5)min、(8.5±1.5)d、5(例)。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病患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发生胆漏的概率,缩短手术和住院的时间,医院必须重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护理。
作者:胡玉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导管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导管治疗的患者80例,并给予术后护理。结果:输尿管上段碎石成功率为94.73%(18/19)例,输尿管中段碎石成功率为92.59%(25/27),输尿管下段碎石成功率为100%(34/34);术后随访2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7.50%(78/80)。结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能够有利于患者及早的康复,同时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嘱咐患者积极进行复查有利于患者明确自身身体情况,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且有利于预防结石的复发。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排卵性障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中医综合组,每组10例患者,分别采用口服西药氯米芬、口服中药与氯米芬、口服中药及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西医组中排卵有5例(50.00%),中西医结合组中排卵有7例(70.00%),中药综合组中排卵有9例(90.00%),比较三组的排卵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短程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菌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短程抗菌治疗方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短程抗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且治疗时间更短,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矣永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降低高危药物数额以外渗引致局部组坏死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根源性分析和措施纠正法对1例高危药物引致输液外渗局部坏死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近端原因和根本引致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外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制定注意事项,对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指引,将其应用在输液患者护理中。结果:在整个临床干预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现象,恢复良好,干预后顺利出院,痊愈。结论:进行规范化预防输液外渗与外渗后处理指引,强化护士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教育力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组织坏死现象发生。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机选择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科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在进行骨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加快感染创面的愈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甘龙飞;胡鲲;陆耀宇;程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重症胸外伤患者共70例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且将所有参与调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5例,调查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实验能够看出,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护理应该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因为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郭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该院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均使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分析比较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结果:经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后,100例患者的平均体温值为(36.49±0.31)℃,与经水银体温计测量后的平均体温值[(36.53±0.3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静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给予无创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4%、护理满意度92.9%同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9%、护理满意度71.4%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常规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创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韦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健康处方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根据护理健康处方展开;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柑橘健康处方展开临床护理服务,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并且还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超;蔡爱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用药情况,为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处方各200张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抑酸药是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其中消化性溃疡多病处方中抑酸药的应用比例多于单病处方,而在慢性溃疡单病处方中抑酸药的应用比例较高,多病处方中胃粘膜保护剂的应用比例较高。结论:充分了解门诊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用药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