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健康处方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超;蔡爱宁

关键词:冠心病, 护理健康处方,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健康处方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根据护理健康处方展开;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柑橘健康处方展开临床护理服务,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并且还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对80例消化不良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酶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7.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探讨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该院2014~2016年间进行输血或者手术备血的13021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2014年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22%,2015年阳性率为0.42%,2016年上半年阳性率为0.4%,2014年的阳性率与2015年、2016年间的阳性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更加有利于患者血液的选择,进而降低临床输血风险,保障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3例报告

    目的:对三例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病案回顾分析,提高对自发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低概率损伤事件的警惕性,大限度降低对此类病例的漏诊率,分析并总结对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3例明确诊断为尿毒症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患者病案,分析其发病诱因,专科体格检查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的影像学特异性改变以及生化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三例患者均有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基础性疾病,伤前有明确外伤诱因,股四头肌肌腱断裂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检查有特异性改变。结论:充分认识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对运动系统造成的影响,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措施,对基础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减少发病率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根本方法。

    作者:高克仁;王中旭;邵彦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策略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丽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管径扩张,对照组表现为静脉腔内快速流动光点;观察组的CFV、SFV、PTV、MGV内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判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自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知情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总结知情护理临床实施要点,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知情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情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润舒滴眼液治疗结膜炎的有效性分析与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目的:探索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在同一时间内,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对比受检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9-9指标、CEA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19-9指标、CEA指标应用于胃癌患者诊断中,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吴江;刘红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52例分析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图像直观、清晰、准确,可反复观察,方法简便,无创伤,其效果优于传统根据基础体温测定、子宫颈黏液及激素水平的变化来估计排卵日期[1,2]。本文对52例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进行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超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超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误诊率及不同大小肿瘤检出率。结果:两组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弥漫型肿瘤检出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诊断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其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与其他诊断方式不相伯仲,仅弥漫型肿瘤检出率稍微低于其他诊断方式,仍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蒋卫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研究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安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服务的76例孕产妇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应急预案和护理服务的56例产后大出血孕产妇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产后大出血产妇实施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减少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季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80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干预组在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重要生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中、后分别做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术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孙月;黄慧懿;沈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娜;王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慢病管理模式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间该院曾接收的高血压患者600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管理,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慢病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高血压达标率,观察组中患者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观察两组患者依从率,观察组中患者依从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比较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慢病管理可取得理想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高血压达标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费为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血清中S100β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3 h、6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较,应用丙泊酚对手术患者进行能够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更好。因此,使用丙泊酚麻醉对于降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