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芳
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提供照顾的负担,却忽视了照顾关系的另一面,即患者的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终末期患者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感觉自己已成为他人负担,也就是自我感受负担。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基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和专门针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表明,SPB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并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决策。本文就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作一综述。
作者:陈洁;陶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该院9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奇霉素。结果: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例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儿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官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呼吸内科诊断中使用呼吸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3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呼吸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判断病变状况。结果:在380例行纤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当中一次性确诊的患者有313例,一次确诊率达到82.37%。利用呼吸内镜实施检查的患者病症类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对于肺癌和咳血的检查中。结论:在呼吸内科诊断中利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对于及时明确患者病症并及时的实施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吸内镜检查可作为呼吸内科诊断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壮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管径扩张,对照组表现为静脉腔内快速流动光点;观察组的CFV、SFV、PTV、MGV内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判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自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组,以75例在本院分娩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高危因素,给予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药物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残留、植入,软产道损伤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属于危险因素。研究组72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71例均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8.6%。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比较多,医生应在产妇分娩时密切注意,产妇一旦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后,应立即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作者:马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1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检验患者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前,并分析检验患者的阳性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抗体筛查结果。结果: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170例输血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4例(2.35%),其中男1例,女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具有较好临床意义,其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从而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作者:刘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具有偏瘫肢体肿胀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肌内效贴组和联合治疗组。针灸组对肿胀肢体予以针刺治疗,肌内效贴组采用消肿贴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即为联合使用针刺治疗及肌内效贴对肿胀肢体予以治疗。对三组患者分别予以治疗前后偏瘫侧肢体围度测量予以判断。并计算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肌内效贴组和针灸组(P<0.05)。但肌内效贴组与针灸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对改善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易琼;孙文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讨论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以及食管静脉套扎术(EVL)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TIPSS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EV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出血率为4.3%,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5.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为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TIPSS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将在出血率充分的降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广应用TIPSS治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生理表现为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和血栓栓塞,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房颤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目前房颤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经导管消融手术。传统模式下,房颤消融需要借助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左房及肺静脉CT成像和造影图像的融合,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射线和造影剂所带来的伤害。而三维心腔内超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X射线和造影剂的运用,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心房内手术相关部位解剖结构,可以实时监测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2015年1月14日我院运用新的SoundStar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结合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完成1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罗宇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讨论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手术病人54例,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手术病人进行相关的与防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结果:在这54例病人中有2位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偏瘫外,剩下的病人在手术后的90天后生活能够自理。结论: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率,并且能降低病人意外偏瘫的概率,还有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范妍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3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疗法治疗;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IL-2、IL-6及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L-2、IL-6及CRP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疗法治疗胃溃疡具有理想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及研究组(微创小切口治疗)各45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邓泽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GFR-TKI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化疗联合EGFR-TKI)和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结果:(1)两组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疗效肯定。
作者:吴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导管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导管治疗的患者80例,并给予术后护理。结果:输尿管上段碎石成功率为94.73%(18/19)例,输尿管中段碎石成功率为92.59%(25/27),输尿管下段碎石成功率为100%(34/34);术后随访2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7.50%(78/80)。结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能够有利于患者及早的康复,同时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嘱咐患者积极进行复查有利于患者明确自身身体情况,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且有利于预防结石的复发。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饮食的限制、肾合成功能日渐下降和透析过程中部分丢失左卡尼汀等原因,导致血浆和组织中的左卡尼汀低于正常水平,进而引发一系列透析相关疾病。左卡尼汀作为脂肪酸代谢的辅助因子,在细胞能量的产生和调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9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中医骨手法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裴邦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疾病中应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机进行检查的3256例乳腺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患者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共检出乳腺疾病患者2813例,其中乳腺增生病2405例,乳腺纤维腺瘤213例,乳腺导管扩扩张86例,乳腺癌109例。其中有203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诊断总符合率为95.6%。结论:目前,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X线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史建英;杨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健康状况为其行相应的治疗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压结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且治疗后的血气分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还可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丹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住院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与对照组的80.00%(28/35)(P<0.05);观察组患儿肺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胆管癌诊断当中组织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者之间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分别接受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和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P<0.05);细胞刷检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组织活检和胆汁脱落细胞检查(P<0.05);胆汁CA19-9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清CEA和胆汁CEA (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初步提示,组织细胞学检查能够对胆管癌疾病进行定性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则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作者:喻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