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陈洁;陶香

关键词:自我感受负担, 肿瘤终未期
摘要: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提供照顾的负担,却忽视了照顾关系的另一面,即患者的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终末期患者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感觉自己已成为他人负担,也就是自我感受负担。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基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和专门针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表明,SPB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并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决策。本文就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作一综述。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润舒滴眼液治疗结膜炎的有效性分析与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为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呼吸内科疾病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都在16岁到62岁,平均年龄32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痊愈率为7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采取干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重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增强患者康复效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原亚琴;张晓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

    本文通过介绍建设医院科室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揭示了科室文化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邢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乡镇医院也能做无痛人流

    做女人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怀上了,可由于各种原因这孩子又不想要,怎么办?传统的办法只有一个选择--堕胎。医学上叫做人流。以前碰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医生常做的手术是患者刮宫。但这种手术大的缺点是患者很痛苦。“替患者着想永远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从2007年1月起,开始了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的探索。

    作者:熊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护理中的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为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魏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诸晓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针对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观察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并与教育前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病人能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完全不顺从现象基本消失,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中,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能帮助病人认识到病情危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治疗质量提升。

    作者:李彬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专科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以及呼吸道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共有40例,护理过程中发生4例死亡病例,6例仍在康复过程中,其余30例均已全部出院,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2例肺部感染病例。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能够看出,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国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措施,以此提高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刘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于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的剖析

    目的:对中医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择六十六例头痛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六十六名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三十三例患者主要就是通过罗通定联合益脑宁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这两个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8%,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28%,并且这两个组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差异是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的。结论:通过中医针灸对头痛进行治疗是非常简单方便的,同时治疗效果是较好的,所以在对头痛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是可以将针灸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房公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目的:分析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该院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0例体温正常的患者均使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分析比较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结果:经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后,100例患者的平均体温值为(36.49±0.31)℃,与经水银体温计测量后的平均体温值[(36.53±0.3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静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收的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体会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36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探究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石志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层护理人员工作困境的自我减压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护理人员当前的工作困境,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减压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咨询等方式,来了解护理人员当前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对其自我减压方案进行了解与综合,提出相对完整的减压方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困境基本来自于与患者沟通、自我专业技能的欠缺。基本减压方案可有4个,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结论:在基层护理人员工作中,多种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其实时的工作,减压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协调医患关系,可在临床加以推广与使用。

    作者:唐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护理后,其焦虑和抑郁情况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P<0.05),优质护理的实验组,其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的40例尿路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同类型尿路感染中,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也各有不同。结论: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鉴别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目的:旨在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改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及总结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饮食、抗感染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焦虑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