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评价

龙大琼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混悬液, 上呼吸感染, 慢性咳嗽,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运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行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终止妊娠的时间分为3组,即A组(n=12,<32 w)、B组(n=24,32~33+6 w)、C组(n=24,≥34 w)。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宫颈成熟条件又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30例,对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C组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B组低于A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34 w以后终止妊娠可显著围生儿结局,合理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可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提高围生儿存活几率。

    作者:罗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探讨

    目的:对预防性抗生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36例,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的68例划入观察组,未采用预防性抗生素而直接手术的68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高体温、白细胞数以及术后HGB,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体温分别为(37.24±0.46)℃、(37.43±0.38)℃,术后HGB分别为(116.35±9.62)g/L、(117.68±10.12)g/L,白细胞数分别为(10.46±2.12)×109/L、(9.86±2.14)×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4%(3/68)、0.18%(1/6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对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徐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润舒滴眼液治疗结膜炎的有效性分析与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急性心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诊断急性心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以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静脉血进行定量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急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同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连续监测的作用。

    作者:薛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124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自制问卷,对所有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统计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结果:124例家长中,有104例认为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的反应是正常情况;28例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及不良反应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不深刻,仍然存在偏差,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纠正家长错误的行为,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郑有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38例。参比组患者应用多次根管疗法,研究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术后6 h、12 h以及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时间与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参比组(P<0.05)。结论:隐裂性牙髓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显著、较好地改善疼痛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边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实习护生对HIV的自我防护现状调查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对HIV的我保护意识现状,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选取70名实习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低,且受学历影响。操作中的自我防护行为较差,锐器伤发生率偏高。结论:实习护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需要学校和医院加强教育,提供更多的防护措施,并完善职业防护体系。

    作者:张懿凤;陈冬梅;柯香君;夏艳秋;吴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及研究组(微创小切口治疗)各45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邓泽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应用比索洛尔与甲巯咪唑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甲亢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按治疗方法设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49例),前者予甲巯咪唑治疗,后者予甲巯咪唑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甲状腺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FT4、TSH、FT3水平(16.37±1.48)pmol/L、(4.32±1.25)pmol/L、(6.32±1.13)pmol/L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应用比索洛尔与甲巯咪唑联合治疗可改善甲状腺素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药辩证联合紫外光治疗银屑病

    目的:分析中医药辩证联合紫外光治疗银屑病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紫外光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药辨证联合紫外光。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联合紫外光方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尿失禁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3%、10.26%较对照组17.95%、33.3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较对照组71.79%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龚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蒋坚锋;陈华;朱激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7检出,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共有25例,检出率为89.29%。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可为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何羡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输液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实验观察,其中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实施风险管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实施后得到较高成效。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至静脉输液管理中得到显著效果,值得在各科护理工作推广使用。

    作者:何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时采取健康教育的56例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4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改变有效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护理前悲观心态人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患者悲观心态人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助于消除其悲观心态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0例甲亢妊娠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对甲亢妊娠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50例甲亢妊娠患者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并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甲亢危象、1例心力衰竭,在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均得到了控制;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亢妊娠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益于患者康复。

    作者:夏拉帕提;阿衣古丽·衣明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