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鸿

关键词:中医针灸, 更年期失眠,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论妇产科手术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探明患者在妇科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找到预防感染降低感染率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分析总结,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结果:大大降低了妇产科手术后感染率。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常见的感染主要由于外部环境,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操作过程,患者生活习惯及个人体质强弱等引起。我们在这些环节予以正确干预,就能降低妇产科手术后感染率,有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鲍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心内二科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率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13/6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海安县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安地区常住人口庥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预测庥疹疫情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性别、有无接种史等在海安县随机抽取750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进行庥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1)人群中庥疹抗体阳性率为82.4%,男性为84.8%,女性为80.0%(30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性和女性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 >0.05)(2)接种过庥疹疫苗者抗体阳性率为97.22%,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为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两者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海安县人群庥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发生庥疹流行和暴发的可能性极小。

    作者:沈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科炎症感染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为我院门诊/住院收治各类妇科炎症疾病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共100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炎症感染明确诊断,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受检对象取阴道侧壁分泌物作为检验样本,在此基础之上应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比观察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00%(86/100)、85.00%(85/100)、以及90.00%(90/100),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炎症感染微生物检验中,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等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相当,阳性检出率高,基层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实现对妇科炎症疾病的科学检验与诊断。

    作者: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况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灿谨;张守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重点观察常规治疗法与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全科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68.9%、恶化或无效4.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积极采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其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采用三维超声技术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生理表现为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和血栓栓塞,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房颤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目前房颤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经导管消融手术。传统模式下,房颤消融需要借助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左房及肺静脉CT成像和造影图像的融合,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射线和造影剂所带来的伤害。而三维心腔内超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X射线和造影剂的运用,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心房内手术相关部位解剖结构,可以实时监测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2015年1月14日我院运用新的SoundStar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结合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完成1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罗宇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术中)、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观察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综合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腰腿痛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腰腿痛复发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给予其综合保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腰腿痛复发率,疗效显著,比较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病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与防护探讨

    相比于其它的医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更高要求,且在病理试验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种化学品,加大了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难度。如何做好病理实验室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和防护已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次研究首先分析常见化学品毒性和存放要求,随后针对特殊化学品的安全存放问题加以探讨,并总结有效的化学品防护措施,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蔡晚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冶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试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对2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使用止痛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住院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与对照组的80.00%(28/35)(P<0.05);观察组患儿肺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退化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莉;谢艾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对依从性的效果,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在处理癫痫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0例癫痫患儿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两组患儿采取同样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配合相应的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依从性为95%,对照组依从性为7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中依从性效果比一般手段治疗有效。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记录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能缓解肺癌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旋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择期行心内直视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给予左旋卡尼汀,对照组(6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测定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两组各60例的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今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肾功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手术后两组SCr、BUN、MAU、血及尿β2-MG均较手术前显著较高(P<0.05);手术后实验组SCr(122.05±17.48)μmol/L、BUN(13.69±1.09)mmol/L、MAU(32.10±4.87)mg/L、血β2-MG(1.97±0.30)mg/L 及尿β2-MG(489.91±22.89)μg/L均较对照组(140.31±30.60)μmol/L、(14.19±1.80)mmol/L、(34.73±4.35)mg/L、(2.39±0.25)mg/L、(570.10±28.01)μg/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有效减轻择期行CPB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丰;黄伟波;邓喆;覃之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与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对照研究

    目的: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讨论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以及食管静脉套扎术(EVL)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TIPSS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EV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出血率为4.3%,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5.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为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TIPSS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将在出血率充分的降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广应用TIPSS治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和采用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5例),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QOL-AD、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较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正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慢性鼻鼻窦炎疾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鼻窦炎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武龙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