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质监测检验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谭臻

关键词:水质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 质量控制
摘要:在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就是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水介传染病的发生,对确保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检验水质的时候,针对左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环节进行水质监测,同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保证水质检测结果可靠性,进而可以完善和建立起水质质量检测的管理体系。本研究主要分析水质检测当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希望所得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实践价值。方法:抽取于该院进行诊治的90例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式,均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日常基础护理,观察组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2组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肢功能恢复速度,对缓解临床不良情况,加速康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采纳与推行。

    作者:田逢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法;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法的基础上实施内科护理,观察两组入选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推行常规护理联合内科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不仅能缓解其临床指征,而且还能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建议推广。

    作者:毕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作者:殷红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1.4%,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14例,死亡率为40.0%%,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月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衣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试讨论小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小儿衣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小儿衣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较明显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应用红霉素和(或)阿奇霉素能有效治疗小儿衣原体肺炎。结论:小儿衣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通过对小儿的肺部体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可确诊。在治疗中,阿奇霉素用药时间短,副作用小,建议首选。

    作者:吴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型敷料用于1例下肢动脉溃疡换药体会

    1.病例介绍患者,男,87岁。因右足背皮肤破溃伴渗液1月余,于2016年8月12日来我院伤口门诊就诊。入院护理评估:患者老年男性,肥胖体型,患高血压、冠心病,长期服用辛伐他汀、硝苯地平等药物;病员表情淡漠口角歪斜,双下肢肿胀,右下肢较明显,不能扪及足背动脉,不能自行行走,触之足部皮肤冰冷,下肢无毛发,皮肤光亮、苍白。右足背皮肤可见约5.6 cm ×6.4 cm大小溃疡,伤口渗液少,基底为75%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伴腐肉和坏死,边缘整齐,疼痛明显。伤口周围发红,足趾间真菌感染,臭味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109/L ,血红蛋白80 g/L,白蛋白32.4 g/L,未做伤口分泌物培养。血管B超检查显示双下肢血栓形成,部分血管阻塞。按照TIME原则评估[1],T-右足背5.6 cm ×6.4 cm溃疡,75%黄色腐肉+25%红色组织,致密不易脱落;I -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渗液少,趾间真菌感染,臭味明显;M-周围皮肤无浸渍;E -周围边缘组织变厚内卷,皮肤苍白光亮。该病例主要是做好疼痛管理、加强营养,局部应用新型敷料换药,42天后伤口愈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及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认知程度与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护士66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甚理想,其中护士进修情况、学历与职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佳,应着力加强其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顾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层护理人员工作困境的自我减压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护理人员当前的工作困境,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减压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咨询等方式,来了解护理人员当前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对其自我减压方案进行了解与综合,提出相对完整的减压方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困境基本来自于与患者沟通、自我专业技能的欠缺。基本减压方案可有4个,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结论:在基层护理人员工作中,多种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其实时的工作,减压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协调医患关系,可在临床加以推广与使用。

    作者:唐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及斑块消退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和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斑块消退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优化其血清脂质水平,加速斑块消退。

    作者:蒋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糜烂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3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占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贾立红;靳月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给予无创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4%、护理满意度92.9%同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9%、护理满意度71.4%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常规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创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韦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具有偏瘫肢体肿胀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肌内效贴组和联合治疗组。针灸组对肿胀肢体予以针刺治疗,肌内效贴组采用消肿贴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即为联合使用针刺治疗及肌内效贴对肿胀肢体予以治疗。对三组患者分别予以治疗前后偏瘫侧肢体围度测量予以判断。并计算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肌内效贴组和针灸组(P<0.05)。但肌内效贴组与针灸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对改善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易琼;孙文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血清中S100β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3 h、6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较,应用丙泊酚对手术患者进行能够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更好。因此,使用丙泊酚麻醉对于降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情况,并提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生活质量。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360例。对360例患者进行了立位、卧位的心率以及血压测量工作,并且以患者的年龄段进行组别划分,即80岁以上、60~80岁之间两个年龄段,分析两个年龄段的体位性低血压(OH)、体位性高血压(OHT)、非体位性高血压以及非体位性低血压-非OHT及OH。结果:超过80岁以上的患者,其疾病合并情况(脑卒中、冠心病以及血脂异常等)明显高于80岁以内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常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以及诸多疾病合并情况,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马秀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次检查结果和临床确诊结果的差异和确诊率。结果:观察组检出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15例,黄体囊肿破裂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将1例急性盆腔炎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黄体囊肿破裂,确诊率97.0%;对照组检出异位妊娠18例,急性盆腔炎14例,黄体囊肿破裂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将1例异位妊娠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急性盆腔炎误诊为黄体囊肿破裂,确诊率9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和腹部超声相比有着无需等待膀胱充盈和图像更清晰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情绪状态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情绪状态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在SAS与SDS等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程度。

    作者:李文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4.3%,对照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61.4%.观察组两个时间点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以改正鼻腔的解剖结构,确保呼吸通畅,防止分泌物滞留,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有很大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绍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文件书写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护理文件是住院病历构成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临床护士执行医嘱的情况、病患在医院的治疗情况以及护士对病患的病情观察。因此医院一定要重视护士关于护理文件的书写,找到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让护理文件的书写更加规范。本文分析护理文件在书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向护士提出改进建议,譬如采取专业的管理办法,规范书写,增进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等。

    作者:植凤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研究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安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