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目的:分析探讨在呼吸内科诊断中使用呼吸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3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呼吸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判断病变状况。结果:在380例行纤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当中一次性确诊的患者有313例,一次确诊率达到82.37%。利用呼吸内镜实施检查的患者病症类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对于肺癌和咳血的检查中。结论:在呼吸内科诊断中利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对于及时明确患者病症并及时的实施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吸内镜检查可作为呼吸内科诊断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壮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自该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纳洛酮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酒后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几率,有效的缩短了酒后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法;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法的基础上实施内科护理,观察两组入选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推行常规护理联合内科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不仅能缓解其临床指征,而且还能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建议推广。
作者:毕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加上常规急救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操作成绩考核;调查实验组对微课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实验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对微课教学呈积极态度,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微课教学比常规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教学中,更适合高职护理学生急救课程的学习。
作者:王芳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乳腺病变检查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该院选取的100例患者首先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按照5分法进行评分,以1~3分为良性肿瘤,4~5分为恶性肿瘤。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方法的结果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4%,灵敏度94.2%,特异度93.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黄建新;张丹;王岩;刘爱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的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术后患者共30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坐浴,观察组则接受中药熏洗,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0±0.4)分、(1.0±0.4)分、(0.8±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3)分、(1.8±0.5)分、(1.5±0.3)分(t=12.183,t=15.371,t=13.102,P均=0.000)。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安地区常住人口庥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预测庥疹疫情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性别、有无接种史等在海安县随机抽取750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进行庥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1)人群中庥疹抗体阳性率为82.4%,男性为84.8%,女性为80.0%(30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性和女性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 >0.05)(2)接种过庥疹疫苗者抗体阳性率为97.22%,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为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两者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海安县人群庥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发生庥疹流行和暴发的可能性极小。
作者:沈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隐性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该院需手术治疗并伴有隐性糖尿病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4.12到2016.05,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在对66例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其中5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而9例(褥疮的患者6.06%、肺部感染的患者3.03%、切口开裂的患者3.03%、低血糖的患者1.52%)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隐性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吕桂琼;李敏;向建文;叶凌;苏学媛;罗再芳;李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借助鼻内镜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相关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方式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鼻腔填塞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腔通气恢复时间、止血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借助鼻内镜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对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加快患者鼻腔通气功能、黏膜组织等恢复正常。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顾客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共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达到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萍;谭春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蒲英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及研究组(微创小切口治疗)各45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邓泽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3例)和实验组(4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再次咯血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障血液安全,以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宣传组织招募,促进中心血站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中心血站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结果:本文以安顺市中心血站为例,具体分析了宣传组织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分析宣传组织招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健全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对80例消化不良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酶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7.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讨论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以及食管静脉套扎术(EVL)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TIPSS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EV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出血率为4.3%,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5.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为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TIPSS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将在出血率充分的降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广应用TIPSS治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