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青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新生儿早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早产新生儿50例进行研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外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及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则发生4例,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新生儿早产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降低早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而且可提高家属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高桂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文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并为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能发生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然后对其预防对策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制定一套有效的预防对策,不仅可以降低暴力风险发生率和投诉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这一期间接受宫颈癌普查的540例女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普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12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妇女对女性生殖基础知识、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及早发现宫颈癌的好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普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女性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对宫颈癌的及早发现与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龚裕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蒲英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子宫并复旧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子宫底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分娩后出血量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自然分娩组的宫腔积液发生率、复旧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子宫复旧较慢,临床上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尽量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提高该校高职护理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方法:以该校2014级高职护理5、6班为研究对象,5班为试验班,6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期间,6班按照传统-灌输式教学;5班打破常规、实行学教方法改革,证实了其可行性。结果: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为期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变我校目前教学现状的良好途径。
作者:卞加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对照组采用注射泮托拉唑钠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注射兰索拉唑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96%,经比较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对患者的疾病有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GFR-TKI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化疗联合EGFR-TKI)和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结果:(1)两组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疗效肯定。
作者:吴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疗法对于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12周后,试验组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治愈(55.5%)、显效为主(33.3%),其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疗法联合常规雾化吸入疗法可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期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临床中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原因比较多,故而本组从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标本采集、细菌耐药性检测、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给予无创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4%、护理满意度92.9%同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9%、护理满意度71.4%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常规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创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韦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技术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进行院内转运,观察对比2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转运成功率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能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作者:张贞玉;袁明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基层护理人员当前的工作困境,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减压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咨询等方式,来了解护理人员当前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对其自我减压方案进行了解与综合,提出相对完整的减压方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困境基本来自于与患者沟通、自我专业技能的欠缺。基本减压方案可有4个,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结论:在基层护理人员工作中,多种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其实时的工作,减压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协调医患关系,可在临床加以推广与使用。
作者:唐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109.92±13.73)高于对照组(91.45±16.43)(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18.63±1.46)、服务态度(17.24±1.84)、人文关怀(18.83±0.73)、出院指导(17.23±1.35)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4.88±1.73,13.85±1.63,13.96±1.42,13.84±1.94)(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重点观察常规治疗法与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全科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68.9%、恶化或无效4.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积极采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其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收的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使用 Vero细胞进行大肠埃希菌毒素检测的结果。方法:使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1株痢疾志贺杆菌以及10株大肠杆菌,分别向Vero细胞加入痢疾志贺杆菌以及大肠杆菌上清和菌体裂解液,观察并记录两者对于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对于Vero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大肠杆菌培养上清高于菌体,痢疾志贺菌菌体高于上清,使用两种培养基所培养出的大肠杆菌上清对于Vero细胞毒性作用差异不大。结论:可以使用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来进行大肠杆菌细胞O157:H7(出血性)毒素的检测。
作者:余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