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付宇斐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脑卒中患者,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6%较对照组33.33%显著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优势,有较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血液细菌检验中两种不同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血液培养阳性标本168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及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细菌鉴定情况及药敏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检验 G-杆菌及 G+球菌一致率分别为85.29%、81.55%;在药物耐药、敏感、中位敏感等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所需时间较短,可减少结果显示时间快速进行检验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云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衰竭病患在进行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一年中收治的在呼吸方面存在衰竭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对照组的病患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对观察组的患者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再进行人性化优质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的稳定状况、住院时长和对接受的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观察之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长是18~19 d,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为96%~97%;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平均住院时长是23~24 d,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为80%~82%。结论:通过对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观察,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所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莉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单双号编号分组,对照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前提下,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体温,心率,宫缩,阴道流液量及性状、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后,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以后的护理中推广。

    作者: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分析

    目的:对综合护理护理干预给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分别为95%及10%,明显由于对照组的72.5%及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低血糖复发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阿衣古丽·衣明江;夏拉帕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如分泌物的吸引、感染的预防等。因此做好气道的湿化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在急诊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在急诊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9起突发群体创伤事件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应急预案救的流程启动、流程特点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26例患者中,抢救无效死亡3例,救治成功223例,及时抢救率100%,及时抢救成功率98.7%。结论: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完善的流程、合理的处置可以提高群体创伤救员救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

    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计划生育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H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2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 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7检出,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共有25例,检出率为89.29%。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可为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何羡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术中)、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比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

    目的:分析使用空心针穿刺(CNB)在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选择94例由空心针穿刺方法诊断患有乳头状肿瘤并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治疗效果的对比是将2次病理判断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使用空心针穿刺(CNB)对乳头状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针对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可达到100%,但是在非典型的乳头状肿瘤病症面前还是存在对病症诊断不准确的情况。结论:在治疗乳腺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方面,使用空心针穿刺(CNB)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但是目前空心针穿刺(CNB)方法的诊断只能当做是为乳腺乳头状病变情况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李占勇;杨玉洁;李沐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重点观察常规治疗法与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全科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68.9%、恶化或无效4.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积极采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其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电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电子护理记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通过电子护理记录让护理工作人员摆脱了手写的历史,但是在其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文中分析了电力护理记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电子护理记录提出了几点对策。

    作者:纪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子宫并复旧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子宫底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分娩后出血量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自然分娩组的宫腔积液发生率、复旧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子宫复旧较慢,临床上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尽量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针对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观察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并与教育前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病人能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完全不顺从现象基本消失,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中,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能帮助病人认识到病情危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治疗质量提升。

    作者:李彬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血清中S100β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3 h、6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较,应用丙泊酚对手术患者进行能够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更好。因此,使用丙泊酚麻醉对于降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润舒滴眼液治疗结膜炎的有效性分析与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和预防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利用常规祛痰、氧疗等方法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药物治疗方法的46例划入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极为显著,配合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毒副作用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究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1],并分析气毒副作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肾脏患者进行具体探究,了解小儿肾脏疾病毒副作用,对接受护理前的94例和接受护理后的94例患儿进行对比,将两组患儿表现出来的护理差错、投诉率进行护理对照分析。结果:及时观察患儿采用喜络明的毒副作用,了解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不适状况、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改变、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下降的症状,并对这些不良反应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接受护理之后其疗效明显提高被投诉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利于患儿顺利接受并完成治疗,及时观察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做好相应的措施,进而提升该药物的护理临床疗效,并以后能够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俊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究降低高危药物数额以外渗引致局部组坏死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根源性分析和措施纠正法对1例高危药物引致输液外渗局部坏死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近端原因和根本引致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外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制定注意事项,对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指引,将其应用在输液患者护理中。结果:在整个临床干预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现象,恢复良好,干预后顺利出院,痊愈。结论:进行规范化预防输液外渗与外渗后处理指引,强化护士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教育力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组织坏死现象发生。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