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霞
目的:康复管理的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但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不一样,康复医学科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实施开展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以中枢整合为核心的整体训练方法,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和早期的一系列功能康复锻炼,使患者早日恢复其生活上的独立性。方法:患者置换手术后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制定一套符合患者的科学护理以及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终对其评价。结果:随机抽查在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的患者,通过随访和调查,患者康复状况良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自信。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中西医的结合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和细心的护理,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明林;刘选艳;梁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腔溃疡使用蓝岑口服液和口腔基础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月的98例口腔溃疡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9例,对两组的诊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临床有效率是95.92%,患者满意度是93.8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1.63%,满意度是77.55%,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蓝岑口服液和口腔基础治疗联合使用可以让口腔溃疡患者的症状快速消除,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科学快速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迟英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1000例拟输血患者,检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同时统计HIV阳性患者中交叉感染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拟输血患者中,检出阳性标本137例,感染率为13.7%,2011年到2015年感染率分别11.9%、13.2%、13.3%、14.3%、15.2%,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阳性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情况为:2012年1例HIV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BsAg阳性,2014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其中1例合并TP阳性,2015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有1例合并HBsAg阳性,HIV阳性患者交叉感染总发生率为42.9%。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述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8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2014级10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健康评估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同时统计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92.88±10.26)分,对照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81.19±16.20)分,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9.05±1.05分;对照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7.16±1.78)分;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任务驱动法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可于健康评估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90例,对这些患儿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其中包含健康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方式。结果:90例患者中有63例患儿治愈后出院,13例在外院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后治愈出院,12例因为肺部感染二次感染而继续留院治疗,因为病情严重而放弃治疗的有两例。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程时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重症监护室护理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从该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重症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终,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采用心脏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钱培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对照组(不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比(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2)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障血液安全,以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宣传组织招募,促进中心血站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中心血站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结果:本文以安顺市中心血站为例,具体分析了宣传组织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分析宣传组织招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健全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用药情况,为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处方各200张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抑酸药是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其中消化性溃疡多病处方中抑酸药的应用比例多于单病处方,而在慢性溃疡单病处方中抑酸药的应用比例较高,多病处方中胃粘膜保护剂的应用比例较高。结论:充分了解门诊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用药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笔者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赵琼;李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存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80例患者的病例,探讨手术方式,比较初次和再次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所有纳入样本的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年,期间3例患者死亡。首次和二次手术的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于初次和再次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差异,预后均良好。
作者:王连鹏;戴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剖析原发性高血压用中医食疗护理法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科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18例。按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118例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组均59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甲组同时加用中医食疗护理法。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疗效与患者满意率。结果:甲组血压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乙组为79.66%。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22%,乙组为76.27%。甲组明显比乙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用中医食疗法,疗效好,血压改善明显,护理质量高。
作者:马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3例)和实验组(4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再次咯血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在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对该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5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GP方案化疗,实验组同时接受胸腺法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4%,两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接受胸腺法新辅助治疗,有助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巩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珏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719例,其中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20例手足口患儿的家长作为对象,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家属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教育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属对基本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其手足口病防治意识。
作者:雷永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医学、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普通X线诊断学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为更好地组织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周知展;赵盛发;李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就是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水介传染病的发生,对确保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检验水质的时候,针对左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环节进行水质监测,同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保证水质检测结果可靠性,进而可以完善和建立起水质质量检测的管理体系。本研究主要分析水质检测当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希望所得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谭臻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并且探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红霉素针治疗的作为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针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相比较参照组,治疗组肺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等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局部静脉疼痛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变化,但是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申筠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