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分析

阿衣古丽·衣明江;夏拉帕提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积极影响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护理干预给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分别为95%及10%,明显由于对照组的72.5%及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低血糖复发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探讨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96名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进行肝脏检查,分析其肝胆系统患病情况。结果:所有人员中发现肝胆系统疾病896人,占比47.26%,其中,脂肪肝患者364人(19.20%),胆囊结石患者280人(14.77%),肝囊肿患者156人(8.23%),胆囊息肉65人(3.43%),其他31人(1.64%),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肝囊肿、胆囊结石等趋势明显。结论:健康体检人员肝胆系统患病主要为脂肪肝、肝囊肿以及胆囊结石等,患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保健意识,提倡合理膳食、勿吸烟饮酒,从而减少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

    作者:史文婷;毛艺璇;施茗熙;赵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实践价值。方法:抽取于该院进行诊治的90例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式,均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日常基础护理,观察组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2组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肢功能恢复速度,对缓解临床不良情况,加速康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采纳与推行。

    作者:田逢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对比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时使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共7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奥曲肽,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生长抑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月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渭南市6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渭南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对治疗影响。方法:设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表”,对纳入的69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9.6%(48/69)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关节痛或肌肉痛和肝脏毒性发生率高,分别占32.7%(36/110)、20%(22/110)和16.4%(18/110);发生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中,87.5%(42/48)患者能继续治疗,仅12.5%(6/48)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中断治疗。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但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患者能坚持治疗。

    作者:刘龙珠;赵险峰;王东海;韩冬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所接收消化性溃疡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85.8%,对照组为61.9%,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的总有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莉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例数22例及治疗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小儿腹泻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旋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择期行心内直视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给予左旋卡尼汀,对照组(6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测定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两组各60例的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今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肾功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手术后两组SCr、BUN、MAU、血及尿β2-MG均较手术前显著较高(P<0.05);手术后实验组SCr(122.05±17.48)μmol/L、BUN(13.69±1.09)mmol/L、MAU(32.10±4.87)mg/L、血β2-MG(1.97±0.30)mg/L 及尿β2-MG(489.91±22.89)μg/L均较对照组(140.31±30.60)μmol/L、(14.19±1.80)mmol/L、(34.73±4.35)mg/L、(2.39±0.25)mg/L、(570.10±28.01)μg/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有效减轻择期行CPB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丰;黄伟波;邓喆;覃之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心内二科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率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13/6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健康状况为其行相应的治疗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压结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且治疗后的血气分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还可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丹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治疗冠心病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组,评价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T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血小板计数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总心血管事件及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静脉溶栓治疗后辅助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彩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用于手足口病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719例,其中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20例手足口患儿的家长作为对象,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家属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教育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属对基本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其手足口病防治意识。

    作者:雷永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

    本文通过介绍建设医院科室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揭示了科室文化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邢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形式下肿蝊内科病人不同时期健康宣教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形势下肿瘤内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健康宣教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肿瘤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形势下不同时期进行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宣教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形势下为肿瘤内科患者在不同时期进行健康宣教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海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冶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试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对2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使用止痛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病区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胆管癌诊断中影像学、组织细胞学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比较

    目的:对胆管癌诊断当中组织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者之间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分别接受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和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P<0.05);细胞刷检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组织活检和胆汁脱落细胞检查(P<0.05);胆汁CA19-9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清CEA和胆汁CEA (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初步提示,组织细胞学检查能够对胆管癌疾病进行定性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则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作者:喻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该就诊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78例。所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两组均有39例病人,并且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应当经相关影像学确诊患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症。其中,参考组39例病人运用西咪替丁药物进行诊治,而研究组39例病人则运用替普瑞酮药物进行诊治。统计分析两组病人进行诊治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并将以上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4.87%;而参考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71.79%。研究组39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而参考组39例病人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病人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用西咪替丁药物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而言,替普瑞酮药物的诊治效果更为显著,且病人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较小,因此替普瑞酮在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尿道碘伏消毒法在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研究尿道碘伏消毒法在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保留导尿管后置尿管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保留导尿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道碘伏消毒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6天、第9天、第12天尿路感染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尿道碘伏消毒法在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万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