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静
目的:分析在输液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实验观察,其中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实施风险管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实施后得到较高成效。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至静脉输液管理中得到显著效果,值得在各科护理工作推广使用。
作者:何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康复管理的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但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不一样,康复医学科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实施开展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以中枢整合为核心的整体训练方法,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老年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帕罗西丁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AMA减分率、HAMD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副反应评分总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且不良反应较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女性黄褐斑脾肾阳虚型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女性黄褐斑脾肾阳虚型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2%。结论:中医药用于女性黄褐斑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作玲;杨雁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该院门诊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女性患者数量,在总发病患者中,20~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72.5%,平均病程为(20.15±59.47)月;慢性荨麻疹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所占比例为51.41%,有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占40.36%;温度变化、饮酒习惯以及日常饮食和服药等是主要诱因,过敏性疾病在一级亲属中发生率为30.27%。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大都是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为核心,其主要诱发因素在于环境温度变化与日常饮食情况,此外,遗传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基层护理人员当前的工作困境,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减压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咨询等方式,来了解护理人员当前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对其自我减压方案进行了解与综合,提出相对完整的减压方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困境基本来自于与患者沟通、自我专业技能的欠缺。基本减压方案可有4个,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结论:在基层护理人员工作中,多种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其实时的工作,减压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协调医患关系,可在临床加以推广与使用。
作者:唐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病区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1000例拟输血患者,检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同时统计HIV阳性患者中交叉感染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拟输血患者中,检出阳性标本137例,感染率为13.7%,2011年到2015年感染率分别11.9%、13.2%、13.3%、14.3%、15.2%,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阳性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情况为:2012年1例HIV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BsAg阳性,2014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其中1例合并TP阳性,2015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有1例合并HBsAg阳性,HIV阳性患者交叉感染总发生率为42.9%。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医院培训教学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提高培训中心的管理水平,规范老师和学员的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引进了“5S”管理法。实施“5S”管理后,科室环境整洁美观,培训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相互理解与支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作者:陈宏碧;邱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多媒体在提高肝胆外科教学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观察组学员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对多媒体教学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到肝胆外科教学中,整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白涛;陈洁;黎乐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心内二科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率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13/6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选择思密达与口服补液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65例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实施思密达与口服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3%,观察组总有效率9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选择思密达与口服补液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任流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血液科发生坠床跌倒的病例18份,通过查阅不良事件报表及病案,总结分析坠床跌倒的原因。结论:血液科坠床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及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坠床跌倒发生。
作者:项丹玉;罗旭霞;李丹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胃溃疡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39例胃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探究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总有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小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丽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情绪状态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在SAS与SDS等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程度。
作者:李文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加顺利的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有效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宿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自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自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自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接受手术时实行自理护理可取的较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