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美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住院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与对照组的80.00%(28/35)(P<0.05);观察组患儿肺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产科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6月建立围产册正常分娩的产妇180例(排除有传染病、严重并发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一对一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早吸允100%,哺乳技巧97.78%,纯母乳喂养率91.11%,乳胀发生率11.11%,产妇及家属信心8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0~4个月期间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66.7%,母乳喂养率93.3%与对照组34.4%、75.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产妇一对一产科健康教育,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杭雪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1000例拟输血患者,检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同时统计HIV阳性患者中交叉感染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拟输血患者中,检出阳性标本137例,感染率为13.7%,2011年到2015年感染率分别11.9%、13.2%、13.3%、14.3%、15.2%,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阳性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情况为:2012年1例HIV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BsAg阳性,2014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其中1例合并TP阳性,2015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有1例合并HBsAg阳性,HIV阳性患者交叉感染总发生率为42.9%。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糜烂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3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占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贾立红;靳月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CBT治疗抑郁症程序的简单回顾,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作者:张启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收的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情绪状态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在SAS与SDS等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程度。
作者:李文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2012年,护理报转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使用并注意《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指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除常见的恶心、头痛、腹泻、失眠及头晕等反应外,还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该报告特别强调:老年人在初次使用时,可能出现肌腱炎、肌腱断裂、低血压/休克等现象,情况严重地也有可能出现血管炎、血清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此相关不良反应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被公认目前当代医学比较难以预防与治疗疾病,而且其对生命安全也很有可能构成威胁。近几年有关中医药防治深静脉血栓相关研究为数不少,而且包含有中医药防治、辨证分型等众多领域,同时渐渐显露出中医药诊疗上独有优势。本文接下来便着重针对中医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作者:彭宇;李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病毒性的脑炎患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儿护理的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病毒性的脑炎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一组40例,参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儿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干预组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病毒性的脑炎患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儿治疗的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徐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降低高危药物数额以外渗引致局部组坏死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根源性分析和措施纠正法对1例高危药物引致输液外渗局部坏死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近端原因和根本引致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外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制定注意事项,对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指引,将其应用在输液患者护理中。结果:在整个临床干预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现象,恢复良好,干预后顺利出院,痊愈。结论:进行规范化预防输液外渗与外渗后处理指引,强化护士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教育力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组织坏死现象发生。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胃溃疡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39例胃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探究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总有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小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研究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安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中医逐步走向世界,建立科学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已成为中医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进而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苏婷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2例精神病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例,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B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在治疗两个月后,通过阳性阴性量表和精神病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症状量表的评测。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87.8%,B组的有效率为78.0%,两组的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不良反应的症状量表的检测,A组不良反应的出现处于正常水平,B组静坐不能的不良反应较为异常,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基本相似,但氨磺必利不良反应轻,可以控制药量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采用蠲痹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复常率、CRP转阴率、RF转阴率及ANA转阴率依次为93.33%、84.00%、59.09%、71.43%,较对照组的63.33%、55.56%、33.33%、45.00%显著提高(P<0.05)。结论: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及风湿系列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熹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高俊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笔者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赵琼;李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收的高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一共有60例,对60例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进行治疗,对其手术效果给予探讨。结果:6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55.3±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2.3±2.7)ml。临床手术以后由于出血进行再一次止血的患者一共有1例。临床手术以后跟踪随访发现,附睾炎一共有1例,尿路感染1例,尿道狭窄一共有1例。另外,临床手术以后的IPSS评分明显低于手术之前,QOL评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P<0.05)。结论:高龄前列腺增生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使出血量明显减少,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龚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