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研究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和43例对照组(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两组治疗前后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症状。
作者:卞碧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种有效的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哪种方法中、远期疗效结果佳。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6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采取球囊导管扩张术(30例)、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10例)、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20例)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标记为A、B、C三组。结果:A组进行了56次球囊扩张,平均每例1.9次,56.7%的患者增加直径分级扩张1次,43.3%的患者扩张了3次,疼痛和反流是主要并发症。B组每例安放支架(不带膜)1只,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是主要并发症。C组每例安放部分支架(带膜)1只,疼痛、反流和出血是主要并发症。A、B、C三组的随访时间均为6~33个月左右,大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60%、60%、20%,大于1年的随访中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90%、5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上具有更显著地中远期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也仍存在不足之处。
作者:谢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化痰、平喘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周进行1-2次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疗效肯定,治疗满意,值得广大基层医院呼吸科借鉴、学习、推广。
作者:吴涛;任朝凤;曹文贵;赵娅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慢性鼻鼻窦炎疾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鼻窦炎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武龙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病床单双号将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IVEF)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陈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在Bart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方法:2009~2015年12例Barton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练及药物治疗,按Dienst等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确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2例患者门诊随访,优9例,良2例,中1例。结论:对于低能量简单的Barton骨折予以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对于活动量小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有的骨折患者虽然手法复位未能解剖对位,对恰当的外固定、合理利用横垫,及时的功能锻炼,准确的辨证用药及配合中药外用熏洗、热敷,功能可恢复至满意效果。
作者:徐朝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以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临患者6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入药物地榆升白片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全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患疾病主要为大肠癌、胃癌、鼻咽癌以及肺癌。结果:经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以及血象的干甚情况,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化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药物地榆升白片进行治疗,对患者骨髓抑制有着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对中医挂线治疗肛裂疗效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的96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医挂线治疗后再进行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中医挂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周内研究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d内研究组疼痛缓解率33.33%和7d内伤口愈合率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14.58%、6.25%(P<0.05)。结论:患者中医挂线治疗肛裂后,再应用中药药浴及云南白药辅助治疗,能显著增加临床疗效且恢复质量较好。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电子护理记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通过电子护理记录让护理工作人员摆脱了手写的历史,但是在其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文中分析了电力护理记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电子护理记录提出了几点对策。
作者:纪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芩桔梗汤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门诊120例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按黄芩桔梗汤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芩桔梗汤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陈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利用常规祛痰、氧疗等方法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药物治疗方法的46例划入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极为显著,配合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使用空心针穿刺(CNB)在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选择94例由空心针穿刺方法诊断患有乳头状肿瘤并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治疗效果的对比是将2次病理判断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使用空心针穿刺(CNB)对乳头状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针对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可达到100%,但是在非典型的乳头状肿瘤病症面前还是存在对病症诊断不准确的情况。结论:在治疗乳腺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方面,使用空心针穿刺(CNB)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但是目前空心针穿刺(CNB)方法的诊断只能当做是为乳腺乳头状病变情况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李占勇;杨玉洁;李沐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对80例消化不良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酶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7.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尿失禁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3%、10.26%较对照组17.95%、33.3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较对照组71.79%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龚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该院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CT 影像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均经CT检出,CT诊断临床术前分期T1~T2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1.43%,T3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4.36%, 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0%,整体准确率为75.76%。结论:CT影像技术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术前分期的判断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符率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冬梅;李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认知程度与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护士66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甚理想,其中护士进修情况、学历与职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佳,应着力加强其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顾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诱导用药不同将68例行全麻手术患儿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肌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室时和插管后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