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

邢玲

关键词:科室文化, 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建设医院科室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揭示了科室文化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安顺市无偿献血宣传组织招募现状及对策

    目的: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障血液安全,以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宣传组织招募,促进中心血站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中心血站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结果:本文以安顺市中心血站为例,具体分析了宣传组织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分析宣传组织招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健全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采用口服避孕药物及来曲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PCOS患者26例,予以避孕药物口服联合来曲唑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卵期及黄体期的E2、LH及P水平均较卵泡期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的排卵率为88.46%,宫内妊娠率为57.69%。结论:PCOS采用口服避孕药物及来曲唑联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给予无创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4%、护理满意度92.9%同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9%、护理满意度71.4%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常规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创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韦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护理中的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为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魏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院药房退药中的风险管理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佳疗效,在药品的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科学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当前,在医院药房的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患者退药的现象。退药对于药品的科学管理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已经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就当前医院药房退药的风险因素入手,分析在医院药房退药管理过程中的策略。

    作者:邹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该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根据无痛护理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观察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行肺癌切除术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于肺癌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观察组(36例)在化疗的同时给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及随访2年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来评估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中贫血16.67%、低血小板血症13.89%、低白细胞血症19.44%较对照组41.67%、36.11%、47.22%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83.33%较对照组69.44%、61.11%显著较高,再入院率25.00%较对照组41.67%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化疗可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2年内生存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骁;刘成勇;史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熏洗在痔疮术后的应用及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的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术后患者共30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坐浴,观察组则接受中药熏洗,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0±0.4)分、(1.0±0.4)分、(0.8±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3)分、(1.8±0.5)分、(1.5±0.3)分(t=12.183,t=15.371,t=13.102,P均=0.000)。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蒋坚锋;陈华;朱激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96例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良好,经过统计分析,对照组有效率为75.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有显著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缓解患者产后疼痛,进而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慢性鼻鼻窦炎疾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鼻窦炎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武龙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姚冠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下段尿路上皮癌

    目的:研究下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67.2岁。无痛性血尿患者12例,腰痛患者6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患者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其中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的患者10例;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15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G18例;G211例;G2~G33例;G33例。分期:T110例;T211例;T34例。22例患者获得随访(88%),5年生存率为45.5%(10/22),术后血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36.4%(8/22);术后1年~6年出现6例同侧上尿路癌复发患者,复发率是27.2%。术后2年内4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原发输尿管癌属于临床中不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没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将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应用在低分级、低分期的输尿管癌中具有良好预后,但是存在复发风险,需要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王勇;王云炎;孟峻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时采取健康教育的56例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4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改变有效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护理前悲观心态人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患者悲观心态人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助于消除其悲观心态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措施,以此提高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刘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本文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并为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能发生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然后对其预防对策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制定一套有效的预防对策,不仅可以降低暴力风险发生率和投诉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探讨

    目的:对预防性抗生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36例,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的68例划入观察组,未采用预防性抗生素而直接手术的68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高体温、白细胞数以及术后HGB,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体温分别为(37.24±0.46)℃、(37.43±0.38)℃,术后HGB分别为(116.35±9.62)g/L、(117.68±10.12)g/L,白细胞数分别为(10.46±2.12)×109/L、(9.86±2.14)×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4%(3/68)、0.18%(1/6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对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徐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癌性腹膜炎MSCT表现

    目的:探讨癌性腹膜炎(C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2例癌性腹膜炎患者的CT资料。17例采用增强扫描,5例仅采用平扫,均采取全腹部扫描。结果:19例扫描显示腹腔积液;15例扫描显示壁层腹膜增厚;15例显示网膜及肠系膜改变;8例显示腹腔脏器表面增厚。结论: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较重,影像学表现多变,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恶性肿瘤病人及时、准确地作出腹膜转移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1015年6月于该院救治的60例长期卧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评分量表(GSAN)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依据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评分分为观察组(GSAN≥5分)及对照组(GSAN<5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患者卧床时间、肌力、是否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具体病情来分析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52.64±4.78)岁、卧床时间(22.41±3.75)d 较对照组(43.82±4.56)岁、(13.58±4.51)d显著较高(P<0.05),护理依从性评分(3.81±1.09)分较对照组(6.73±1.15)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肌力、文化程度、骨折部位情况较对照组显著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卧床时间长、神经/脊髓损伤、肌力、文化程度及骨折部位等因素均会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所影响。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教学中PBL结合超声模拟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伴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教学方法也亟待改进。超声教学中PBL结合超声模拟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在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和多元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个人超声实践操作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行医用药安全,极大的避免了医患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

    作者:李想;刘军杰;李红学;李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